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乱鸣喇叭 关键在技术手段

(2015-06-18 06:52:35)
标签:

乱鸣

喇叭

汽车喇叭

厦门

取证难

分类: 时评

2015.6.18海峡导报
□钱夙伟

治乱鸣喇叭 <wbr>关键在技术手段
       又见喇叭投诉。市民日前向导报吐槽:厦门内茂高架桥红绿灯路口,公交司机长按喇叭!
       对于乱鸣喇叭,以前厦门人相对外地是有点优越感的。甚至有人从电话里面有没喇叭声,来判断对方是不是在厦门。但时代变了,江湖乱了,近年来厦门市内,关于喇叭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今年2月12日,本报《乱鸣喇叭 这苗头要趁早掐掉》的评论中说,厦门是公安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成功禁鸣汽车喇叭的城市,怎能容忍乱鸣喇叭卷土重来?但显然,这“苗头”要掐掉并不容易。
       今年3月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厦门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修正案(草案)中,对乱鸣喇叭设定了罚款幅度,在禁鸣区鸣喇叭的处罚款200元,车外噪声超过国家限制标准的罚款500元,目的应是以加大处罚遏制乱鸣喇叭。笔者对这段话一直很感兴趣,但现在并没了解到有何下文,或许,也是因为乱鸣喇叭的取证难吧。
       因此恐怕还得在取证上,依托科技,采取技术性手段,就如记录超速、闯红灯的自动拍照装置那样,对乱鸣喇叭,才会有威慑力。1999年,公安部曾将厦门的禁鸣汽车喇叭向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推广。现在对于禁鸣汽车喇叭如何破解取证难,厦门也应该做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才不愧前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