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款蹊跷“飞走”不能不了了之

(2015-06-03 17:08:37)
标签:

存钱恐惧症

防范

高科技犯罪

银行

储户

分类: 时评

2015-06-03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存款蹊跷“飞走”不能不了了之
      今年4月份,北海市民刘女士银行芯片卡里的1万多元不翼而飞,随后一个骗子打电话来告知此事,并让她再转6000元给他,所幸她并没有上当。日前,银行查出刘女士丢失的1万多元是被划到某基金的账户里,她也已通过基金账户拿回了钱款,但对于钱到底是怎么“飞走”的,刘女士仍是百思不得其解。(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2叠2版)

       银行方面表示,刘女士是自己将钱转到基金上,属于自身失误,与银行卡没有关系。但刘女士表示,他们一家从来都没碰过基金,钱是怎么打过去的也完全不知。

       现在姑且以银行的说法为准,那么,银行又如何解释,据银行打出来的流水单显示,有人在4月21日分3笔在网上银行消费了12388元,均是在北京的POS机上被划出。而刘女士当然不可能去北京划POS机消费。而如果这12388元已经被消费,基金账户上的钱又从何而来。

       此外,清单还显示,4月17日,刘女士的银行卡也有几笔交易异常。当天下午1时50分到2时50分,该卡通过支付宝快捷交易,分6笔共转出了2012.01元,其中两次1000元,两次1元钱,一次0.01元,一次10元。而刘女士表示从未开通过支付宝快捷交易。

        骗子作案手段愈益“高明”,对银行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银行一再防范并增加防盗刷的技术含量,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这场技术的比拼中,是骗子走在了前面。也因此,对于这起事件,尤其是骗子如何对该卡的资金情况,比如最后只剩下0.42元了如指掌,并借此行骗,银行应该查个水落石出。

       实际上,防范愈演愈烈的高科技犯罪,银行不仅要更加重视,还应该有更多的投入,如果不能“道高一丈”,那么,不仅更多的储户将患上“存钱恐惧症”,银行自己也必将面临空前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