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青岛日报
钱夙伟

眼下,大兴的西瓜就要成熟。记者从北京电子商务中心区建设办公室获悉,今年瓜农们将对接上“互联网+”。新区除了将农产品推向25家电商平台,农民的自主创业也将获得营销、物流等各种电商服务资源的支持。(5月25日《北京日报》)
农产品的销售,关乎着农民的生计,也是目前农民普遍面临的难题。显然,尽管如今的农民已经在逐渐地适应市场,但按目前大市场的格局和形势,以尚处于个体化生产和经营的农民的视野,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难以驾驭,比如普遍存在的销售难,或者是一时找不到市场,或者是与市场不对口,于是往往造成价贱伤农,而销售上的尴尬,又导致生产上的盲目,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让农民无所适从。
因此,与“互联网+”对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利用网络销售来营造一个市场,无疑是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在网络这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平台上,不仅交易广阔,快捷,高效,给供需双方都节约了时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还有利于农民搜集信息,去伪存真,把握规律,作出准确的判断,以此指导生产。因此,“互联网+”对接之下的市场,不仅促进了销售,对于促进和发展生产,其意义更不容低估。
建设新农村,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先进的科技手段、形式、方法,融入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他们所用,为他们造福。“互联网+”为新时期农民如何创收致富,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也不失为致富捷径。而这显然亟须得到有关部门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农民尽快走进“互联网+”时代,因此,北京电子商务中心区建设办公室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