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多点执业何以“叫好不叫座”

(2015-05-25 20:51:15)
标签:

医生

医院

医疗

医疗水平

多点执业

分类: 时评

2015-05-25中国商报
钱夙伟

医生多点执业何以“叫好不叫座”
       核心提示: 缓解看病难,根本之计是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提高所有医院的医疗水平,但当务之急是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也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盘活现有资源。

 

       广东从2009年开始试点医生多点执业,而根据今年3月份出台的新政,正式放开多点执业后,只需要向供职医院“打个招呼”就可以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不再需要经第一供职单位审批同意。

       现在,一边是大医院尤其是知名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另一边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乏人问津,而这无疑加剧了“看病难”。同时也造成了大医院的医生,每天处于高负荷之下,身心俱疲,情绪的焦躁甚至一时的失控在所难免,因此降低了职业标准和敬业精神,如此恶性循环,“看病难”必然愈演愈烈。

       缓解看病难,根本之计是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提高所有医院的医疗水平,但当务之急是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也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盘活现有资源。推动医生多点执业,通过大医院与普通医院乃至社区医院的合作,提高均衡水平,带活普通医院的门诊,同时引导患者自觉分流,就近就诊,既减少就诊过程中不必要的周折,也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如广东于2009年就开始试点,医生多点执业登记备案已经有好几年,现在更是“打个招呼”就可以走人,但是做此尝试的医生仍是少数而非主流,真正走出原来的医院系统,自发在外院多点执业的非常少见,医生资源没有“流动起来”。

       多点执业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有多种原因,比如,“同行们普遍会担心,外出多点执业会影响自己在第一执业点的绩效考核、科研项目和晋升机会。”“专家们担心脱离了大型公立医院执业,身价立即就会暴跌。”不少医生留恋体制内的“铁饭碗”而避免冒风险。显然多点执业应是医疗体制整体改革中的一环,不可能“单兵突进”,多点执业需要政策配套,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保驾护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