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徐州日报
◎浙江/钱夙伟

记者从江西省卫计委获悉,江西将通过定向培养方式,逐步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以上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学专科毕业生。(5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于目前仍然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实在是个福音。据报道,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而与此同时,农村医生缺口53万,愿去基层医院的医学生不足5%。因为没房子、没设备,尤其是没医生,乡镇医院门可罗雀,县级医院人满为患,而这“不是农民不愿在村里和乡镇看病,而是没有办法在乡镇看病。”
农村里缺医生,不仅让农民看病难,小毛小病就动辄上县里市里,也必然因此看病贵,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许多农民有了毛病只能熬,越拖越重,酿成大病。现在时有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祸不单行,突发重病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的报道,正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诊治,令人心酸。
农村里以前有“赤脚医生”,被称为农民身边的保健医生。但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转为享受公共财政的渠道,只能靠自收自支,生活难以为继,因为养活不了自己,目前基本都外出打工。而正规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不愿意下乡,也因此不少农村地区,缺医现象愈加突出。
显然,为乡镇定向培养卫生技术人员,是解决农村医生短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的务实之举,也是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经费的有效投入。若得以持之以恒地坚持,农村的缺医状况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大学生村医令人期待
2015-05-20福建日报
浙江·钱夙伟
江西省卫计委日前向媒体透露,为解决农村医生不足、医疗条件落后的现状,江西将通过定向培养方式,逐步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以上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学专科毕业生。
我国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但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与此同时,农村医生缺口53万,愿去基层医院的医学生不足5%,造成农村地区医疗人才匮乏,乡镇医院门可罗雀,县级以上医院却人满为患。
农村缺医生,加剧了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实矛盾。过去,农村有大量村医(赤脚医生),他们被称为农民身边的保健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因为收入缺乏可靠保障,不少人都脱下了白大褂,选择外出打工。而正规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又大多不愿意下乡,使得不少农村地区缺医现象愈加突出。
为乡镇定向培养卫生技术人员,是解决农村医生短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的务实之举,若得以坚持,农村的缺医状况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当前,医科专业毕业生在城市内找工作难度加大,定向为农村培养医生,也有助于缓解就业难现象,而最低服务期限为5年的政策,兼顾了农村医疗和大学生村医的现实需要,使得这项政策更具可操作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