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劳动换学习”点赞

(2015-04-08 10:03:39)
标签:

农民工

劳动

大学

劳动换学习

工人大学

分类: 时评

2015年4月8日河北日报
□钱夙伟

为“劳动换学习”点赞
       5年前,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打工歌者”租下距北京市中心89公里的平谷区一处废弃小学,改建为“工人大学”(正式名称为“北京同心创业培训中心”)。该中心是一家公益性培训机构,主要为农民工提供学习文化、培训技能的机会,每期招生30人左右,不收学费,而是采取“劳动换学习”的方式,即农民工在“工人大学”通过种菜、参与农园维护这样简单的劳动,换取学习的机会。(据《北京青年报》4月7日报道)
       这样的“工人大学”,急农民工之所急、满足农民工之所需,是对他们真心实意的关爱和帮助。毋庸讳言,农民工受制于文化程度、工作技能等原因,从事的工作大多技术含量不高,收入也较低,接受技术培训正是他们长期以来的愿望。但从目前来看,不菲的培训费用对于他们是一笔“奢侈”的支出。由此而言,不收学费、“以劳动换学习”的“工人大学”让学习培训得以实现“零门槛”,有助于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工改变命运。
       这样的“工人大学”,也契合了企业的现实需要。当前,转型升级已经成了许多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但技术工人紧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制约不少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工人大学”通过免费学习培训,让农民工成为“技术蓝领”,可以说是解企业燃眉之急的有效举措。
       因此,无论从提升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的角度,还是从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的角度来看,“劳动换学习”的“工人大学”都值得我们点赞。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相较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和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强烈需求,北京的这家“工人大学”无疑显得“形单影只”。笔者由衷地希望,“工人大学”“劳动换学习”的理念和做法能够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启发、引导更多的人、机构和组织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并以适当的形式创办出更多的“工人大学”。

 

为“劳动换学习”点赞
2015-04-08劳动午报
钱夙伟


  5年前,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打工歌者”租下距北京市中心89公里远的平谷区一处废弃小学,改建成“工人大学”,正式名称为北京同心创业培训中心,是一家公益性培训机构,每期招生30人左右,不收学费,倡导“劳动换学习”的理念,即在“工人大学”通过种菜、参与农园维护这样简单的劳动,换取学习的机会。(4月7日《北京青年报》)
  这样的“工人大学”显然是农民工的急需。毋庸讳言,农民工受制于文化程度,从事行业大多技术含量不高,收入普遍较低,技能培训,是他们长期来的愿望。但是,培训的费用,于他们依然视作是一种奢侈的支出。因此,不收学费、“以劳动换学习”的“工人大学”让学习培训得以“零门槛”,圆了他们的读书梦。
  作为弱势群体,农民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当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科学技术的竞争,企业生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重要更急迫的是帮助他们培训技能,没有技能,依然只能望岗位兴叹。“工人大学”无疑有助于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从长远来看,尽快提升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无论于实现他们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当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还是于增强软实力,促进“中国制造”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都意义深远。从这个角度,更应该为“劳动换学习”的“工人大学”点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