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2月2日是第十九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我们的未来”。钦州市有7万多亩红树林及大量沿海滩涂湿地,该市将以《广西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重点推动申建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与湿地保护的和谐发展。(相关报道见本报2月3日A2叠1版)
不容讳言,生态保护现在普遍与经济建设相“冲突”,钦州城市开发的推进,也不可避免与红树林保护产生了交集,而让人欣慰的是,在城市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钦州市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据了解,钦州市政府已划出3000多亩湿地进行生态补偿。这于红树林的保护,可以说是如今并不多见的大手笔。
实际上,自治区政府对红树林的湿地保护相当重视,已在钦州成立了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处;近3年,中央财政对钦州红树林保护区的财政补贴力度较大,2013年、2014年分别补助200万元与300万元,主要用在新造红树林与恢复红树林上。而申建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无疑将提升红树林的保护“级别”,其要旨,就是把红树林置于《广西湿地保护条例》和国家相关法规的依法保护之下。
诸如红树林这样的原生态保护林,目前面临的生存困境,固然是因为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但其实关键还在于大众法治意识的淡漠。而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得不到依法保护,归根到底,是管理者的失职。也因此,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申建成功之后,原生红树林的保护要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依法保护落到实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