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校长共餐”的教育功利化

(2015-01-29 15:55:19)
标签:

共餐

校长

学生

功利化

官本位

分类: 时评

2015年1月29日中国妇女报
■ 钱夙伟
“与校长共餐”的教育功利化
       近日,扬州一所小学对外宣称,该校将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用另外一套新的学术评价标准取代。记者获悉,新标准叫做“种子学生”,在家里做家务、读报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都能获得“种子”称号,集齐一定数量“种子”的学生,还有机会和校长共餐。(1月27日《现代快报》)

       把和校长共餐作为奖励学生的一种方式,对此,有人担心这会在潜意识里向学生传达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对此,校方称,这种方式不但不会传递官本位思想,“反而会让大家觉得,校长和大家是一样的”。

       但这显然似是而非。比如,既然“校长和大家是一样的”,那么,和校长共餐何以要成为奖励学生的一种方式?何以只有集齐一定数量“种子”的学生,才有机会和校长共餐?显然,“和校长共餐”在强烈地给同学这样一个信息,只要表现优秀,就能跻身“和校长共餐”的层次。实际上,“和校长共餐”有照搬“巴菲特午餐”之嫌,拍卖价越高,才有机会享用“巴菲特午餐”。而与校长共餐,学生的“出价”则是“种子”,因此,“水涨船高”的也将是学生对“种子”的追逐。

       激励学生有好的表现,这无可厚非,但用什么去激励学生,现在已经是个大问题。于功利至上的背景下,几乎已是黔驴技穷,于是校长也被裹挟进势利的旋涡中身不由己,校长这顶“官帽”,也成了“激励”的工具。归根到底,还是沿袭一句老话“书中自有黄金屋”。

       显然,且不说凭“种子”排序是否公平,而现在已有“一些家长对公平性表示担忧”。问题还在于,“和校长共餐”的奖励,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自傲、自卑。其实,与校长共餐,所谓“激励”的冠冕堂皇,遮不住的,是教育的功利化、庸俗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