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寒碜”的县府大院何以走红

标签:
大院县府砖木结构正衣冠寒碜 |
分类: 时评 |
2015年1月18日湖州日报
钱夙伟
如果没人提醒,你能看的出来这是县府大院吗?
文成县府大院除了主楼外,其他的基本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
“正衣冠”的一面镜子
2015-01-16海口晚报
□钱夙伟
最近,一组关于文成县府大院的照片在朋友圈内被频频转发。照片中,陈旧的楼面、木质的地板、手扯的开关......让不少网友直呼很温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寒碜’的县府大院。”据了解,文成县府大院位于大峃镇建设路125号。整个县府大院内除了一幢80年代建设的主楼外,其余建筑基本上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有的建于解放前,有的则是在五六十年代。(1月15日人民网)
相比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县府大院,文成县府大院于自己的“太寒碜”中体现了浓浓的为民情怀。于“办公室门窗的油漆已经磨损得几乎看不出颜色”“一走起来,地板就嘎吱嘎吱响”,官员们何尝不想搬进气派的大院?但是,在搬与不搬的天平上,文成的干部们以民生为重选择了不搬。正是感同身受老百姓的贫困和艰苦,让他们时时以群众利益为重,于是,近几年来,一个个民生工程都已相继落成,唯一不变的是陈旧的县政府大院。“太寒碜”的县府大院“走红”,其实有着百姓以民生为重的殷殷期待。
“太寒碜”的县府大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艰苦的工作条件,无疑有助于打掉官气、娇气和骄气,在群众面前,不大端得起架子。“太寒碜”的县府大楼无疑是官员“正衣冠”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期许。守得住清苦的领导干部,才能守得住人民的利益。而让人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也正是艰苦奋斗和执政为民的精神,这种精神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