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薄薄”是怎样通过验收的?

(2014-12-02 17:11:47)
标签:

房产

楼板

薄薄

楼板厚度

关口

分类: 时评

2014-12-02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楼薄薄”是怎样通过验收的?

       贵港市港北区万豪景苑业主杨女士称,她聘请的装修队装修卧室时,不慎打穿楼板。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图纸中所述的10厘米,她因此质疑楼板承重能力及其安全性。小区开发商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楼板厚度目前需等专业机构鉴定,但楼板载重完全达到标准。(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1叠14版)

       按照国家《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楼板实际厚度与设计厚度允许的误差范围是“+8毫米,-5毫米”。显然,杨女士家的楼板已超出了允许误差的范围,不符合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因此,再辩解载重达标就有点苍白无力。

       性命攸关的楼板,居然将国家标准最多打了“7折”,住户心中怎能不“凉飕飕”?按理说,从监理到验收,那一道道关口,都能确保“楼薄薄”被及时发现。但现在看来,这所有的关口,尤其是验收,显然形同虚设。这一道道关口是如何被打通的?其中或大有玄机。

       毋庸置疑,从工程上马到通过验收,相关人员明明肩负着为工程质量把关重任,却丢掉了原则,才使得诸如“楼薄薄”这样的工程被放行,无疑更加可恶。也因此,“楼薄薄”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必须予以严厉追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