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温州日报
钱夙伟

命名五花八门——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委员会、指挥部、办公室;时间自主掌控——常设型、阶段型、临时型;涵盖行业广泛——足疗保健、铲除豚草、西瓜办、馒头办、生猪办……地方层面到底有多少个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
面对重要棘手的临时性任务或突发事件,工作难以分解到单一机构,为了集中优势资源,简化有关程序,强化协调功能,提高行政效率,设立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已被证明是确有成效的做法。但既是临时性的机构,就应该有时间的限制,而现在的普遍现象是,一经设立,就成了固定的常设机构,也因此近年来越设越多越设越滥。
出于临时性需要而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一经成为长期的常设性机构,实际上就是在代行本属于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能,而通常被命名为“领导小组”的“临时机构”,无不下辖办事部门,其实是变相地增设机构,不可避免地加剧机关人员超编,因此加重财政负担。同时,也必然造成新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乃至“临时机构”与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反而引发新的矛盾,酿成新的问题。
动辄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之类的临时议事协调机构,其实也并非全是出于工作需要,有不少是出于懒政思维和浮夸作风,对于某项工作遇到阻滞,不是去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而是试图靠短时间内的人海战术、轰动效应,来推动某项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显然,大多数出于这种目的成立的“临时机构”,其效果也必然适得其反。
实际上,有不少“临时机构”,不过是在掩盖职能部门的无能,为职能部门的失责背书。因此,临时机构或撤或并,由承担主要职能的部门牵头落实相关工作,促使职能部门基本职能回归,增强工作责任心,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开展。
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过多过滥的领导小组必须大刀阔斧地清理,现在砍掉的达13万个之多,既佐证了过多过滥,又表明了当初设置的随意,因此,在砍的同时,还必须对“领导小组”立规矩。比如什么时候完成或转移职能,应该有明确而具体的时间表。如此倒逼,才可能确保“临时机构”的效率。同时,成立临时的议事协调机构,还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审定权,要掌控在人大的手里,以此防止这类机构的过滥和过杂。否则,过多过滥的“领导小组”,或还会“卷土重来”。
13万个领导小组不能一砍了之
2014年10月24日京江晚报
钱夙伟
命名五花八门——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委员会、指挥部、办公室;时间自主掌控——常设型、阶段型、临时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10月23日《新京报》)
面对重要棘手的临时性任务或突发事件,工作难以分解到单一机构,为了集中优势资源,简化有关程序,强化协调功能,设立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已被证明是确有成效的做法。但既是临时性的机构,就应该有时间的限制,而现在的普遍现象是,一经设立,就成了固定的常设机构,也因此近年来越设越多越设越滥。
出于临时性需要而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一经成为长期的常设性机构,实际上就是在代行本属于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能,而通常被命名为“领导小组”的“临时机构”,无不下辖办事部门,其实是变相地增设机构,不可避免地加剧机关人员超编,因此加重财政负担。同时,也必然造成新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乃至“临时机构”与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反而引发新的矛盾,酿成新的问题。
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过多过滥的领导小组必须大刀阔斧地清理,现在砍掉的达13万个之多,既佐证了过多过滥,又表明了当初设置的随意,因此,在砍的同时,还必须对“领导小组”立规矩。比如什么时候完成或转移职能,应该有明确而具体的时间表。如此倒逼,才可能确保“临时机构”的效率。同时,成立临时的议事协调机构,还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审定权要掌控在人大的手里,以此防止这类机构的过滥和过杂。否则,过多过滥的“领导小组”,或还会“卷土重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