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报亭,能给个解释吗?

(2014-08-18 20:36:04)
标签:

报刊亭

报亭

市民

权力运作

制衡

分类: 时评
2014年8月11日乐清日报
钱夙伟

       中午口头通知,深夜就来人拆除,没有给亭主出示任何文件依据,也没有说明缘由。“亭主如果敢反抗,就被拘留了。”如今实施强拆的负责单位尚未找到,损失由亭主自行承担。一夜之间,报刊亭主变成无业人员。@北京发布,能给个解释吗?(8月10日人民网)
     《法治周末》记者8月4日致电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得到的答复是:市政市容委确实要求对报刊亭进行整治,但主要集中在“不违规卖水、食品”等方面,并没有大规模拆除报刊亭的规划,拆除系各区自行行为。
       拆报亭于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也每次都引来一片质疑之声,公众普遍认为,拆除报刊亭是对城市文化生态的破坏。确实,报刊亭其实是城市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而因其与市民“零距离”的位置和密集的存在,不仅让城市平添书香,也让市民生活在一种文化的氛围中。也因此,长期来,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报刊亭。
       拆报亭的理由,无非是违章占道、阻碍交通、违规经营、还路于民。但显然都站不住脚。比如违章占道。其实所谓的“章”本来就是人定的,也是为人服务的。而且,当初设立报刊亭,当然也是经过批准的,当时何尝不知道报刊亭是“占道”的?只不过是对于这种文化的“占道”,给予了最大的宽容而已。
       比如阻碍交通。而这其实也只有少数十字路口的报刊亭存在“遮挡行车视线”的问题,也只须这部分报刊亭挪一下位置便是了,何至于要拆除所有的报刊亭。其实,报刊亭即使于行人有所不便,也是于普及文化应该付出的代价。报刊亭存在几十年相安无事,也意味着市民乐意承受这种代价。
       比如违规经营。这当然更有如因噎废食,也开错了药方。显然,对于违规经营,需要的是加强管理,而不是一拆了之。
       比如还路于民。其实市民并不需要这样的“还”,没了报刊亭,给每天购买报纸的市民带来不便。某省会城市将报刊亭全部拆除后,市民一片怨言,“过去走路5分钟,现在开车10分钟都不一定买到。”
   如此随意、盲目的管理,于目前缺少制衡的权力运作,其实并不鲜见。
    (作者为银行职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