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管有盲区,夏令营才成夏“利”营

(2014-08-04 16:54:51)
标签:

夏令营

家长

孩子

盲区

夏“利”营

分类: 时评

2014-08-04城市信报
□钱夙伟
监管有盲区,夏令营才成夏“利”营
    打开搜索引擎,夏令营的招生广告铺天盖地,商家们为招揽生源各显神通;家长们也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了给孩子报上称心的夏令营而煞费苦心。记者来到某夏令营举办机构,发现前来报名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为期11天的“澳洲游学夏令营”虽然标价近3万元,家长们仍趋之若鹜。

    如此天价,仍炙手可热,无非是夏令营已经变成夏“利”营。于主办方,夏令营成了暴利之道。本来夏令营的宗旨是“以孩子为主、安全为上、资质为先、教育为本”,但现在“宣传广告名不副实、导游满口胡诌、购物、卖团、转手……谁会忽悠,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主办方盯住的就是家长的口袋。

    而于家长,同样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参加夏令营是为了让孩子多一点今后竞争的本钱,比如一位家长的孩子虽然才上小学三年级,但她已忙着让孩子提高外语口语水平。“我想给孩子报一个口语夏令营,但已经排队将近两小时,还没有轮到我。”如此从众心理,必然“哄抬”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紧缺”。

    这当中老师也在推波助澜,有家长就反映,“学校以游学之名要求孩子们参加,不参加,害怕老师不高兴。”许多家长让孩子参加夏令营,不过是被学校的利欲所“绑架”。而老师为夏令营多拉一点生源,当然是为了让自己从暴利中分得一杯羹。

    社会的势利、功利让夏令营变成夏“利”营,但从根本上说,是监管的缺位。“国家层面几乎没有针对夏令营市场管理进行立法。”“夏令营监管几乎是一个盲区”。于是,“只要有生源,谁都能办夏令营,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只要通过学校和老师招来学生,就能自行组织夏令营,这早就不是什么行业秘密。”夏令营因此异化。已不可避免。

    清华大学沈振基教授建议:“教育部应尽快制定出台《夏(冬)令营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夏令营市场,建立标准的资质评价体系和准入机制。既要严格监管,又要保证市场的活跃度。”那么,还有什么事比事关孩子成长的事更大更急?显然,有关方面实在应该尽快把夏令营的监管,提上议事日程。(作者系时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