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抄袭叫“引用过度”

(2014-05-27 13:24:46)
标签:

名博

雷同

抄袭

风险成本

道德

分类: 文化

2014年5月27日中山日报 
□文/钱夙伟
有一种抄袭叫“引用过度”图/美堂  

 

   近日,成都食品调味行业专业人士斯波在网上发帖称,一本名为《麻辣食品生产工艺与配方》的书,与他所著的《麻辣风味食品调味技术与配方》有太多雷同之处,这本由4所高校4名博士担任主编、副主编的《麻辣食品生产工艺与配方》一书共18.5万字,有13多万字与他的书内容相同,而且他原书中一些差错,也被这本书照搬上去。(5月26日《成都商报》)
    斯波认为,这是抄袭行为。斯波对对方提出了公开道歉、停止侵权的诉求。对方一名主编回应,该书编著是汇编行为,编书、编著是可以借鉴的,只是在引用借鉴这个度上可能没把握好。
    然而这个“引用过度”也实在是太夸张,所谓的“引用”,连抄都免了,“买了你这个书吧,然后就是扫描”,“然后就直接刊上去(出书)了”,于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原书中的“咸”字,“扫出来像个成字”,于是付印的时候,就成了“成”字。
    需要追问的是,一共才18.5万字的一本书,有13 多万字是“引用”的,这本书还有多大的价值?“主编”对此直言不讳,“我说一下我们的情况吧。我们在高校也不容易,要评职称什么的,大家需要这样几本书,出书它需要材料,可能时间有点赶,工作也做得不到位。”原来,出书不过是评职称的垫脚石、敲门砖。
    当然,“我们在高校也不容易”或也确是实情,网上曾经披露的北大法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明文规定教师工资与“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挂钩。如此“压力”之下,急功近利的浮躁已是学术界的流弊,甚至博士也“引用过度”,几乎是普遍的现象。
    但显然,无论是出书还是发表论文,都因此毫无价值,一项统计显示,我国的科研论文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优秀的论文凤毛麟角”,“国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90%以上可以在实验室和实际操作中重复再现,国内论文重复实验成功率不到5%。”,因此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毫无顾忌的“引用过度”,不仅制造了大量的学术泡沫,学术风气败坏、道德失守也不可避免,乃至恶性循环,各类弄虚作假屡见不鲜,浮躁夸饰追名逐利丑闻迭出。而风险成本过低,又让“引用过度”愈演愈烈。也因此,对抄袭剽窃除了道德的谴责,更应回归到法律和制度整肃的层面,让抄袭者付出有痛感的代价。 

 

引用过度实质属于抄袭
2014-05-27法制日报
浙江 钱夙伟/读者 

 

   近日,四川成都食品调味行业专业人士斯波在网上发帖称,一本名为《麻辣食品生产工艺与配方》的书与他所著的《麻辣风味食品调味技术与配方》有太多雷同之处,这本由4所高校4名博士担任主编、副主编的《麻辣食品生产工艺与配方》一书共18.5万字,有13多万字与他的书内容相同,而且他原书中一些差错,也被这本书照搬上去(5月26日《成都商报》)。
  斯波认为,这是抄袭行为。对方一名主编回应,该书编著是汇编行为,编书、编著是可以借鉴的,只是在引用借鉴这个度上可能没把握好。
  然而这个引用过度也实在是太夸张,所谓的引用,连抄都免了,“买了你这个书吧,然后就是扫描,然后就直接刊上去(出书)了”,于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原书中的“咸”字,扫出来像个成字,于是付印的时候,就成了“成”字。

  需要追问的是,一共才18.5万字的书,有13多万字是引用的,这本书还有多大的阅读价值?主编对此直言不讳,“我说一下我们的情况吧。我们在高校也不容易,要评职称什么的,大家需要这样几本书,出书它需要材料,可能时间有点赶,工作也做得不到位。”原来,出书不过是评职称的垫脚石、敲门砖。
  毫无顾忌的引用过度,不仅制造了大量的学术泡沫,学术风气败坏、道德失守也不可避免,乃至恶性循环,各类弄虚作假屡见不鲜,浮躁夸饰追名逐利丑闻迭出。而风险成本过低,又让引用过度愈演愈烈。也因此,对抄袭剽窃除了道德的谴责,更应回归到法律和制度整肃的层面,让抄袭者付出有痛感的代价。

 

有一种抄袭叫引用过度
2014年5月27日北京晨报>快评论
钱夙伟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一本由4所高校4名博士担任主编、副主编,名为《麻辣食品生产工艺与配方》的书,与自己所著的某书有太多雷同之处,对此,该书主编回应称,“你这本书写得好,我们才借鉴,只是在引用借鉴这个度上没把握好。”(《成都商报》)毫无顾忌的“引用过度”,不仅制造了大量的学术泡沫,败坏学术风气、道德失守也不可避免,而风险成本过低,又让“引用过度”愈演愈烈。也因此,对抄袭剽窃除了道德的谴责,更应回归到法律和制度整肃的层面,让抄袭者付出沉痛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