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7海峡导报
钱夙伟

厦门吕先生:我住在金山小区。从去年6月份开始,小区门口就有很多摆摊卖菜的小贩,卖各种青菜、鸡、鸭、鱼、小吃等,真是应有尽有。如今,小区门口早已被烂菜叶、鸡鸭鱼内脏包围,还混杂着浓重的血腥味,非常臭!(1月6日《海峡导报》)
这类“马路市场”导报屡有曝光。马路市场的存在,当然是个管理问题,但管理难以奏效,也是显而易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正视其存在的原因。
一句被翻来覆去几百遍的话是:“附近有菜市场,你们干吗不到那边去摆摊呢?”其原因,不外乎里面的收费比马路市场贵,而位置可能还没比马路好多少。
如果正规的农贸市场,价格不比马路市场贵,甚至更便宜,而且来去也没有多么的不便,马路市场还有存在的理由吗?常说管理之道是“堵不如疏”,那么,如果正规市场方便而便宜,于马路市场,或是“釜底抽薪”的整治。
实际上,这也并非不可能。正规的农贸市场,管理成本不低,分摊到经营户头上后,必然抬高了菜价。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加大对市场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节约开支压缩成本,来减轻经营户的负担,让菜价更便宜一点?有人说经济如魔方,这里动了,那边也会动起来,民生问题上,如果我们从百姓身上收了足够的钱,却舍不得投入该投的,必然会在其他方面造成麻烦。马路市场,也许有这样的因素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