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3日北方新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钱夙伟

进入冬季,接送孩子的私家车与日俱增。为了家长和孩子的安全,呼和浩特市交管支队赛罕大队建立“护学岗”来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对接送车辆乱停乱放强化了管理,防止发生交通拥堵。(12月2日《北方新报》)
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的确应该多一些诸如“护学岗”这样的特殊措施。从“护学岗”,让我想起了日前出门,路过一个红绿灯,“与众不同”的是,这并非十字路口甚至不是丁字路口,按常规并不需要设置红绿灯,但是,红灯时间竟然长达一分钟。原来,这里是一所学校的校门。在这里设置红绿灯,就是为了确保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
实际上,就如校车,在道路行驶中享有优先一样,这也是孩子应该享有的“特权”。而这种“特权”,体现的是对我们下一代的关爱。如果说这是“特权工程”,那么,其实是最大的,也是最紧迫的民心工程。如网友所说,这种特权,我们支持!
现在每到上下学的时候,不少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仍然让人揪心。一方面,通过校门前道路的车辆,并没有体现出对孩子“特权”的尊重,或者根本无视这种“特权”,并不减速甚至依然疾驶。另一方面,“护学岗”并未到位。也因此,如呼和浩特市交管支队赛罕大队三中队指导员吕春雨的提醒,广大驾驶人在行经学校路段的时候一定要减速慢行,服从交警指挥。同时,也期盼“护学岗”能够推而广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