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1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文化时评
○钱夙伟

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韩中心信之旅,共创新20年》的演讲,并回答了清华大学学生的提问。

6月29日,中国北京,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发表主题演讲后,为手捧自己传记的清华大学双胞胎学生签名。
29日上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韩中心信之旅,共创新20年”的演讲,她用流利的汉语开场和结尾,近20分钟的演讲中,中国古典名句信手拈来,获得11次热烈的掌声。(6月30日《京华时报》)
朴槿惠引用的中国古典名句,有《管子》中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有《中庸》中的“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有诸葛亮写给儿子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被清华大学作为校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足见朴槿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中国文化通晓之深之广。
这或让国人骄傲和自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如朴槿惠所说,许多韩国国民小时候就通过书籍和漫画了解“楚汉争雄”“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等中国历史典故。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无疑是我们对于全人类的贡献。
但毋庸讳言,朴槿惠的中国古典名句“信手拈来”,或许要让不少国人汗颜。比如,于我们自己,本来更加应该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不长的讲演,或写一篇不长的文章,会引用如此之多的古典名句吗?而且还是“信手拈来”?
众所周知,传统经典其实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传统经典涵盖着中华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代表着神圣、光荣、骄傲、崇高、庄严,正因为千百年来奉传统经典为立生之本,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我们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然而如今,传统文化于我们生活中的流失,乃至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已不是危言耸听。
比如,传统文化素养的匮乏和缺失,已成了普遍的现状。身处网络时代,谁都能感受到的是,一方面语言文字贫乏,比如一名中学生一篇600字的作文中竟有72个“死了”,
一方面直白甚至低俗的网络体语言横行。而如此现实生活的语境,不仅是缺少优雅、从容和书香的气息,折射出的,是已经无处不在的浮躁、喧嚣、浅薄和庸俗的社会氛围。
于是,虽然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文明素质本来应该有同步的提高,但如今却反而粗俗浅陋横行,甚至恶习丛生,戾气肆虐,以至于知书达礼这样的基本要求,于不少年轻人,甚至也已经茫然。
显然,传承延续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责任,面对无所不在的功利诱惑,也尤其需要传统经典来净化心灵,时时温习之,不断汲取营养,帮助摆脱沉重的势利羁绊,平静浮躁的心态,不至迷失前行的方向。也因此,朴槿惠其实不仅是在对清华学子演讲,也在给更多人上课,朴槿惠的古典名句“信手拈来”,我们不妨都来学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