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米筛:别让“绝活”成“绝唱”

标签:
绝境市场生机闽南米筛绝活 |
分类: 文化 |
2013.6.18海峡导报
□钱夙伟
在闽南民俗里,米筛作为婚嫁的吉祥物,在新娘出嫁时,遮在新娘头顶上,以避免触犯天神。目前,漳州市区制作米筛的老艺人屈指可数,其中一位老艺人是62岁的许荣钦。(6月17日《海峡导报》)
现在,许多传统竹制品被塑料、金属制品所替代,米筛已无用武之地。但米筛的制作,作为一个延续千百年的行业,作为一项“绝活”,不仅是一项技艺,因为里面蕴含的历史记忆,更是独特的文化。
显然,如今的米筛,商品的属性基本上退化,更多的是文化的属性,而现在“绝活”的后继无人,乃至面临成为“绝唱”的尴尬,就是因为米筛依然被当做普通的商品。而这于许多传统技艺,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其中许多已经被列入“非遗”的“绝活”,大多也是这样的境况。
问题显然在于,如果把米筛当做一般的商品,就无法回避市场,而让市场来决定诸如米筛这样的“绝活”的命运,无异于加速绝迹,也必定成为“绝唱”。
让米筛得以延续和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予以扶持,比如,对依然还在坚持“绝活”的“许荣钦”们,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加大补贴的力度,保证一定的生活福利享受,让他们首先无生存之忧。
“绝活”的传承和发展,固然应该向市场要生机,但当“绝活”大多处于“苟延残喘”之中,现在急需的是“输氧”、“输血”,只有在扶持之下,才有可能走向市场,并在逐渐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摆脱“濒临绝境”,进而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