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究竟还要烧多久
(2013-06-11 08:41:58)
标签:
综合利用利益农民秸秆焚烧 |
分类: 时评 |
2013年06月11日燕赵都市报
钱夙伟
焚烧秸秆早已成为老大难问题,治理多年,一到麦收季节总是狼烟四起。而且近年来愈演愈烈,环境保护部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农区焚烧秸秆火点数,逐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8年5月初至9月底,为了确保奥运空气质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辽宁等省市,曾被列为重点禁烧区域,实行全面禁烧秸杆。当时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严令各地必须严防死守,并严格奖惩措施,强化责任追究。于是,受惠于四方宾客,得益于“严防死守”,相关区域百姓终于免受烟雾弥漫之苦。然而,如此大范围的焚烧秸秆,“严防死守”也只能守得了一时,因此,虽然禁烧的禁令依然还在,烟雾却依然彼伏此起。
其实,于农民,焚烧秸秆,也是出于无奈。虽然沤化腐烂后还田可以用作肥料改良土壤,但耗时费力并不划算。除此之外又无其他出路,农民也只能一烧了之。显然,要禁止农民焚烧秸秆,关键是为农民找到其他更有利的处置方法。实际上,秸秆有着广阔的用途,查一下“中国秸秆网”,粗略就有发电、沼气、饲料、建材、制肥、制纸、生物燃料等多种用途。农业部就曾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做好秸秆综合利用以禁止秸秆焚烧。
秸秆综合利用,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持交通、民航畅通运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秸秆回收利用,除了经济效益,更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巨大的社会效益。
据报道,近年来秸秆利用技术已相当成熟,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设备昂贵、收购费用成本较高,因此,有关企业积极性不高。而于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的企业,显然不能苛求它干自己亏本而社会获益的事。
实际上,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的出路,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作为。当地每年有多少秸秆,怎样尽可能地回收利用,都要有切切实实的规划,而为了落到实处,应该以地方财政扶植资助,让相关企业有利可图。否则,就算对秸秆焚烧进行严厉查处,一年又一年,焚烧秸秆的烟雾,也不可能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