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村落正拨120我们听到了吗

(2013-06-06 08:24:18)
标签:

悲剧

商业

传统村落

120

历史文化价值

分类: 文化
2013年6月6日三秦都市报
□钱夙伟
   “中国传统村落正在拨打120,当我们正在开会的时候,或许就有村落在消失。”4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呼吁。(6月5日《人民日报》)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字,2002年至2012年,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锐减至270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据冯骥才说法,中国现在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到曾经插队的村子吃喜酒。却不料到了才知道,村庄已被拆得面目全非,村民基本上都已搬到新建的一个小区里,住的是五层公寓,物业化管理,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
    如此大拆大建,已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于是,随着许多纯朴原始的原生态景观乃至原有风貌不复存在,乡村因此千篇一律,到处是千篇一律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新人造景观,既失去个性,也失去乡村的独有魅力。
    如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对于许多从农村中来,身上有着农村印记的城里人来说,传统村落便是他们的文化之根。而当所有传统村落都不再,我们到哪儿去寻找我们的过去?
    显然,城市化不是简单的把村庄一律拆除,建成一个个住宅小区。这样的城市化生活,也未必是村民所愿,于他们,不仅长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因此改变,许多风俗人情难以保留,千百年来的乡村自然肌理不再;于生态环境,也难说不产生负面的甚至破坏性影响。
    现在许多城市,当势不可当的“旧城改造”之后,老房子荡然无存,人们才发现老房子弥足珍贵,于是回过头来重建所谓“历史文化街区”,但这样的假古董,显然并无任何价值。传统村落无论如何不能再蹈覆辙。
    传统村落因其“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已是当下共识,而传统村落正是可贵的传统文化载体,也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文化,无论于先人还是后人,都是生活于当下的我们的一份责任。
    现在问题是,当传统村落拨打120时,我们听到了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认为,要听到文化持有人的声音,不能服从于商业的话语霸权。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说,保护传统村落的方向是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唯发展经济。显然,如果依然“唯发展经济”,传统村落拨打120,是无论如何听不到,也不屑听到的。而这,正是传统村落的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