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6中国绿色时报
钱夙伟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一个叫轧内村的小渔村,藏有一处近千年的古香樟树群。常有外地人为这些古树慕名而来,村民们也格外自豪。古树、渔村、大海、沙滩,再加上古老的燕尾厝,构成的这幅美景让一些从外地来的游客直呼简直是一个海边“云水谣”。(《海峡导报》)
这个古香樟树群的来历其实很有现实的意义。因村子靠近海边,每年秋冬之际经常刮风,不仅飞沙走石,许多房屋都被风沙淹没。为了抵抗风沙,陈氏祖先就在海边种上树木防风固沙,“自此村子就慢慢地太平了,人丁也逐渐兴旺,陈姓宗族也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大族。”显然,近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明白,怎样才能保护生态环境。而当如今生态恶化,却反而屡见乱砍滥伐,实在让今人汗颜。
而且,这个古香樟树群,还形象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于今,不仅“一走近都可以闻到一股很浓的香味,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树底下都不会看到一只蚊子,是村民们最理想的纳凉地方。”而且,以此为依托,一个“轧内版”的“云水谣”,正在规划之中。这确实让人羡慕。但更令人羡慕的,无疑是轧内村的村民,有如此为后人造福的先祖。
应该说,轧内村的村民,对先人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十分珍惜,“前几年村里修路,遇到老树的地方,村民就避开了,让路拐了个弯。平时看到老树长虫了,村民也会买些药物除虫;树底下的沙土被雨水冲走了,大家也会载来肥土补上,让这几棵古树长得更好。”然而仅有这样的呵护,显然远远不够。比如,当初的一大片防护林如今就只剩下9棵。而如果一代代的村民也像当时的先人,坚持不懈地种树,那么,在族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同时,当初的一大片防护林或也会“繁衍”成蔚为壮观的森林。
保护环境,种树绿化,固然是为了今天的生存,也更是为了子孙万代。老祖宗的“古香樟树群”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于先人,我们是后人,但于我们的后人,却是“前人”。然而,足以让我们羞愧的是,急功近利之下,我们只知道“后人乘凉”,却忘记了自己“前人种树”的责任。也因此,当这个古香樟树群将成就一个“旅游小渔村”,我们还得像先人一样加紧种树,毕竟,这些古树“有生之年”还有多长?比如其中一棵,已经“全是中空”,如果我们只是吃这个古香樟树群的老本,那么难以交代的是,我们的后代还有没有“云水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