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3月26日澳門日報
錢夙偉
最近,武漢大學透露,進武大賞櫻要收取門票了,每張門票二十元。《武漢晩報》刋登了這個消息。
武大櫻花賣門票,這已經是“老規矩”了,也早就有網友質疑武大靠櫻花斂財。武大的解釋是這些收入大部分都是花在了“櫻花”上面,剩餘的小部分則用於資助貧困生。其實,就算武大沒有靠櫻花斂財,首先要追問的是,武大有沒有賣門票的權利?正如網友所說,武漢大學是公立大學,櫻花也是大家的櫻花。憑甚麼平時免費進武大,櫻花開了就要收門票呢?
武大的櫻花,除了植物的屬性,顯然有着多重的歷史文化荷載。一九三九年前後,為了緩解住在這裏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鄕之情,同時懷着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侵華日軍從本國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栽植。這便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當年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五○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一九七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一千株大山櫻,周恩來總理將其中五十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隨後日本友人的陸續贈送。顯然,這些櫻花屬於武漢,乃至全國,而不只是武大,武大沒有賣票收錢的權利。
當然,那麼多人湧入武大賞花,武大需要增加基礎設施和管理的開支,但是,武漢大學是公立大學,日常開支本來就來自政府財政,如果因為市民賞花而不敷支出,可以向政府申請追加撥款,而不應向市民收費。事實上,作為納稅人,市民已經通過納稅的形式,為賞花付了費,免費賞花,是他們應該享有的權利。而作為政府委託管理櫻花的武大,讓市民免費賞花,也是自己的義務。至於用門票收入資助貧困生,更有挾貧困生而行不義收費之嫌,於貧困生是不能承受之重。而且,武大櫻花抬升了武大知名度,那麼多市民湧入武大,於武大更是一個宣傳自己的契機,武大未嘗沒有從中獲利,換言之,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補償。
讓市民免費賞花的社會效益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這與收幾個費相比,孰輕孰重?如果不是被功利目的所驅使,這本來不難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