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皖东晨刊
钱夙伟
“你还不让座呀?你们没有资格坐这一排位子,这些位子是老弱病残孕的专座”。前几天,湖南株洲一位老人挤上公交车后发现没有座位,让一位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小女孩让座。小女孩没说一句话就起身让出座位,老人一屁股坐下,也没有说声谢谢。(10月8日中国广播网)
这位老人显然有“为老不尊”之嫌,实际上这于现在并非个别现象。不少老人倚老卖老,即使人家好心主动让座,也不说“谢谢”,仿佛理所当然。以为仗着自己年岁大一点,就可以不尊重他人,还有老人甚至行为粗俗不羁。老人如此素质,又如何让人“尊老爱老”?
不容讳言,我们的社会对老年人还不够尊重和关心,凡事并不总是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老年人的权益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为社会缺乏尊老爱老的观念,而公众道德水平的提升,需要共同的努力,包括老人在内。
实际上,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氛围,于老人,也要如俗话所说“老有老相”,也就是体现出自己的高风亮节,做年轻人的表率和楷模。体谅关心爱护年轻人,应是老者的风范。
而且,让座是美德,但让座也是自愿的行为,即使年轻人不主动让座,也应善意的提醒,而不能呵斥,年轻人让座后,也应该表示感谢。另一方面,随着老人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些老人,并看不出有多“老”,一些年轻人没有主动让座,也情有可原,老人应该充分的理解。
于老人,最忌讳“为老不尊”。不仅让人看不起,也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尊老爱老的风气,于老人自身,其实是首先的受害者。因此,老人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只有活到老,自律到老,才能活出老人的尊严和风采,也才能赢得人家,比如那位小女孩的尊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