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全国仅60辆公务车的启示
(2012-04-18 08:18:35)
标签:
芬兰公务车出差补助公车公车浪费公车腐败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12年04月18日现代金报
钱夙伟
据昨日《都市快报》转发外媒报道,芬兰约有8万名公务员,却只有60辆公务车。
芬兰是怎样将公务车数量控制得如此之低?
一是最大限度地剔除公务车的“特权功能”。公务车并不专属某个官员,官员外出办公或出差时可向其所在行政部门提出公务车申请。如果同时申请的还有其他人,则需共乘一辆车。这些官员不能享受乘公务车上下班的待遇,如要乘坐必须照章纳税,否则税务部门就会追究其逃税责任。而且,芬兰政府对官员假公济私的行为查得很严,一旦有人举报,税务和司法部门就会介入,就曾有官员因此接受调查。这样的公务车,并非官员的专属“座驾”,也根本不可能“公车私用”。
二是没有公务车,却让公务员更方便更“合算”。比如,政府为每个公务员免费提供一张乘车年票,可以乘坐汽车、电车、地铁、近郊火车等所有公交车辆。允许公务员乘出租车或使用私车办公事。一般情况下,公务员乘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出差时间超过10小时,或出差地距离工作单位超过15公里时,可以拿到政府的出差补助,但如果公务员使用的是公务车就没有出差补助。
于我们,公车浪费、公车腐败已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据称每年公车花销高达3000亿元,超过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而虽有诸如GPS监控、张贴公务车标志等举措,公车私用却难以遏制。至于不少地方实行的以官职大小发放“车贴”的公车改革,有的异化成了对享受公车特权的一种赎买,其实是维护、甚至强化了公车特权。
公车改革的目的,除了减少浪费,更在于以此向特权意识开刀,促进官员作风的转变。芬兰的60辆公务车,不失为他山之石。显然,无论是制度的设计,还是制度的落实,如果都让公务车并不具有任何的“优势”,于我们也并非不可以做到,只要真的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