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试问家境背后的潜台词

(2012-03-12 08:27:45)
标签:

面试

家境

拼爹

人脉资源

市场经济法则

武汉工业学院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2年03月12日大众日报
□钱夙伟

 

    3月10日,武汉工业学院大四学生小杨到一家动漫公司面试时,问题只有“家人是做什么的”、“哪里人”、“家境如何”。而和小杨同去的面试者因为父亲是高级工程师,家里有人脉资源,面试官当时就表示满意。负责招聘的老师称招聘会填家庭情况很常见。(3月11日《武汉晨报》)

    所谓“人脉资源”,说白了主要是指权力背景。于企业,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比如,在与有关部门打交道时,可以帮忙打通“关节”,省去许多麻烦。比如,可以拉来订单、可以推销产品。“人脉资源”,尤其于“熟人社会”,几乎是不可或缺。

    重视“人脉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法治建设的不健全、权力运行的不规范。一家企业要在多少并不公平的竞争条件下生存,注重“人脉资源”,或是出于无奈,也无可厚非。

   然而,招聘员工居然把“拼爹”作为取舍标准,让人怀疑这家企业背后的意图。显然,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终究靠的是一支有理想、有激情、有水平的员工队伍。一家企业如果完全依赖“人脉资源”,那么,必然投机取巧,游走在“潜规则”的灰色地带,甚至不惜走旁门斜道,图谋赚取不义之财。

    企业追求“人脉资源”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长此以往,必然地以牺牲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代价,得不偿失。如果因此涉嫌不公正竞争乃至违规违法,更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面试也“拼爹”,是个触痛人们神经的社会问题。这对没有“家境”背景的普通家庭的子女是不公平的。

    消除面试“拼爹”现象,当务之急无疑是健全、完善市场经济法则。因为,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只有纳入法治的轨道,才能有序运转。而当每个人都在同一个起点上竞争,凭自己实力说话,面试“拼爹”现象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只问家境不问个人的面试意欲何为
2012年3月12日皖东晨刊
钱夙伟

 

    3月10日,武汉工业学院大四学生小杨到一家动漫公司面试时,问题只有“家人是做什么的”、“哪里人”、“家境如何”。而和小杨同去的面试者因为父亲是高级工程师,家里有人脉资源,面试官当时就表示满意。负责招聘的老师称招聘会填家庭情况很常见。(3月11日《武汉晨报》)

    所谓“人脉资源”,说白了是权力背景。于企业,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比如,在与有关部门打交道时,可以帮忙打通“关节”,少去许多麻烦,比如,可以拉来订单、可以推销产品。“人脉资源”,尤其于“熟人社会”,几乎是不可或缺。

    “人脉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法治建设的不健全、权力运行的不规范。一家企业要在多少并不公平的竞争条件下生存,注重“人脉资源”,或是出于无奈,也无可厚非。

    然而,招聘员工居然把“拼爹”作为取舍标准,让人怀疑这家企业到底意欲何为。显然,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终究靠的是一支有理想、有激情、有水平的员工队伍,一家企业如果完全依赖“人脉资源”,那么,必然投机取巧,游走在“潜规则”的灰色地带,这其实也不过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必然地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代价,显然是得不偿失。如果因此涉嫌不公正竞争乃至违规违法,更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而企业面试的“拼爹”,对没有“家境”背景的子女,是不公平的,对可以靠吃“家境”老本的子女,“拼爹”必然会让他们更加不思进取,于是,无论如何,“拼爹”将“拼”掉一代人,不仅让我们输掉当下,还可能失去未来。

    消除“拼爹”现象,当务之急无疑是健全、完善法治。整个社会的运转,只有纳入法治的轨道,社会才有公平公正。而当每个人都在同一个起点上竞争,凭自己实力说话,“拼爹”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