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0日大连晚报
■钱夙伟( 浙江 职员)
[事件]
“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现在咱们的年轻人都过的是洋节,是人家外国人的节日”。全国人大代表张庆伟前天在北京团发言时表示,他建议将孟母生孟子的日子即农历四月初二设立为中华母亲节,农历九月初九为中华父亲节。(3月9日《京华时报》)
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建议,近年来不乏有人提出,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要。母亲节本来就不分土洋,母亲节是全人类的需要。人类的爱心从母爱、爱母开始,任何一种语言,“妈妈”的发音几乎相同,每个婴儿的第一声叫唤,几乎都是“妈妈”,纵观不同的文化,都有感恩母亲的共通的感情,我们虽然未曾设置过母亲节,但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从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母亲节”的“母亲”概念,则具有广泛共同的属性,既然每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也就根本没必要确定具体的哪个母亲为形象代表。实际上,母亲节虽然从西方引进,但谁也不认为有一位“洋妈妈”是母亲代表。因此,如果将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为母亲节,有可能突出对孟母的纪念意义而喧宾夺主,反而使这一节日的普遍性涵义狭隘化。
如今,我们过的母亲节,只是作为一个感恩母亲的载体,其中自然也融入了我们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色。显然,谁也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探究起源,因此,为了“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而要推出一位本土的“妈妈”,实在是多此一举。
至于母亲节是西方人创立,以为过现在的母亲节有“跟着洋人走”之嫌,更是一种缺乏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我们的许多节日,比如“五一节”、“三八节”,都不是“跟着洋人走”而引进的吗?而这些国际性的节日,如今也具有了中华历史和文化的意涵,谁还当做“洋节”,何曾因此而失去“中华文化主体性”?
而且,近年来,母亲节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同,成为十分普及的一个节日,既然已经“与国际接轨”,再设一个“中华母亲节”,只会引起混乱,让人们无所适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