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了吧

(2012-01-09 08:54:51)
标签:

忘了吧

大脑

记忆

忘却

淡泊

心境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2012年1月8日联谊报>钱塘听潮 
钱夙伟

 

  有次出差路过一个小城市,已是黄昏时分,车窗外灯火璀璨,忽然一块霓虹灯店招映入眼帘,叫“忘了吧”,也不知是酒吧迪吧咖啡吧或者其他的什么吧,虽一晃而过,而且那意思明明是要让人“忘了吧”,却偏偏忘不了,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忘了吧”是一个绝对科学的忠告。我不知道相比于电脑,人的大脑有多少内存。但纵使再多,那漫漫人生、悠悠岁月,大脑的库容是肯定储存不下的。常识告诉我们,遗忘对大脑的健康至关重要。就如一个停车场,如果只出不进,没有一点转寰的余地,肯定无论进出都要堵死。即使是电脑,也要经常地整理和清除衍生的垃圾,否则,就有可能频频地死机。
  据说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抹去与抑郁症、压迫紊乱症等精神疾病有关的有害记忆。而对正常人来说,遗忘是一种正常的机制,如果不能遗忘,人将会非常痛苦。这其实和管理一个停车场或者使用一台电脑是一样的道理。
  然而,要辨识哪些是需要及时清除的有害记忆,却并不那么容易。专家告诉我们,记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大脑的每一个层次都会参与其中。左半球作用于语言记忆,右半球作用于形象思维,海马区是短时记忆的加工平台,但这样分工,并不意味着记忆的划分也是那么规范,并可以据此或长期堆放或临时趸放,生活是如此错综复杂,哪些应该记住,哪些应该忘却,远非可以随人所愿。
  而事实上记忆与忘却始终是让人尴尬、无奈的一对矛盾。人们总期望有历史演义里常出现的智者那种过目不忘的本事,但谈何容易。虽然短期记忆犹如短暂的一夜情,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足为怪,但即使可比作牢固婚姻的长期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而随着年龄增长记忆衰退,失忆更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就算是青春年少,也常常烦恼于记性不好,英语单词、化学元素、历史事件,似乎背得滚瓜烂熟了,但考试的时候,却发现已忘得只剩下个一鳞半爪。
  科学研究表明,记忆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缺水、缺糖、缺氧、缺某种蛋白,都会影响记忆。这就为制造出增强记忆的药物提供了可能。据报道,美国新泽西州科研人员已研制出这种从前只在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灵丹妙药”,被称为大脑的“伟哥”,而据伦敦《泰晤士报》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知正处于开发所谓“大脑伟哥”类药物的美国公司至少有12家之多。
  这自然是人类之幸事,但不知道有没有科学家研制出能让人“忘了吧”的药物。增强记忆固然是需要的,对于不少人来说,忘却也实在是太需要了。就如该记住的东西总是记不住,许多该“忘了吧”的事,却总忘不了。譬如仕途受阻晋级无望邻里纠纷同事龃龉,甚至不过是为了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此耿耿于怀,萦绕心头,长期不能释然,灵魂就如压着一块磐石,不堪重负,从此活得很累。如果因此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开出的药方,却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忘了吧。”
  “忘了吧”需要一种淡泊的心境。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意思都是说,看远一点,就会忘了身边的烦恼事。然而,终日陷于追名逐利的浮躁之中,又怎么看得远呢,毕竟,宁静才能致远,每日急吼吼的,芝麻也要,绿豆也要,却又想要“忘了吧”,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