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其万人评官,不如人大“硬”起来

(2011-12-12 08:40:11)
标签:

评议

青岛市政府

民考官

人大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1-12-12东方早报
钱夙伟(浙江湖州)

 

    据齐鲁晚报报道,12月10日,青岛57个政府部门迎来“年终考”,各个部门一把手用10分钟时间向市民代表报告一年来都做了哪些工作,万名市民代表现场打分,结果将计入市政府部门年底考核中。这已经是青岛市第三次组织“民考官”活动了。

    既是人民公仆,官员称职与否,理应接受民众评议。据称,市民代表打分,将占青岛市政府部门考核总分的35%,由此似可表明“民评官”的分量。然而,恰恰是这种评议形式,却不堪“民评官”之重。

    首先是“民”的组成。且不说这万名市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是否有充分的代表性,问题更在于,对官员汇报的“全年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这“选取”出来的“民”又能了解多少?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对他们的工作也更无多少深入的了解,那么,仅依据官员10分钟时间的汇报作出判断,这样的评议又有多少的准确性?

    “民评官”本来有着一个正常的常规性机制。比如政府,应该由人大来评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毋庸讳言,万人评议这样的评议形式,凸显出正常机制的相对薄弱。比如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人大,对官员的评价乃至使用缺乏话语权。以至于官员大多习惯于对上级负责。

    市民当然有权利对官员进行考评,这其实正体现在人大对官员的评议之中。而这样的评议形式,一方面未必比正常机制更管用,另一方面有可能反而弱化了正常机制的完善和效用。也因此,与其让官员接受万人评议,不如强化机制建设,让官员平时的一言一行,都置于有形无形的人大监督之下,而这才有真正而根本意义上的“民考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