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09日武汉晨报
钱夙伟(职员)
深圳的陈先生带出生3天的儿子到深圳儿童医院治疗肚胀。医院要求给患儿做一场费用超10万元的手术。陈先生拒绝手术,带孩子到广州治疗,结果仅用8毛钱的石蜡油就治好了病,连同7块钱的挂号费,一共只花了7.8元钱。9月7日,深圳儿童医院回应此事称所有诊疗符合规范。(《广州日报》9月8日)
确实,如深圳儿童医院所说,他们的相关检查“对广州儿童医院门诊诊断是有参考作用的”,因此才有8毛钱治好了病。但显然,这样的“参考”,并不足以解释8毛钱的药就能治好的病,为何被他们诊断出需做10万的大手术。许多人把“看病贵”归咎于以药补医机制,但这显然不能解释,两家儿童医院同样在这个机制下,何以开出了截然不同的方。其实,如何避免过度治疗,科学合理用药,固然要凭医术,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医德。事实上,对治病这种特殊服务,哪些检验可做,哪些可不做,以及应该用哪种价格的药品,即使现在推行所谓的“临床路径”,也总会留下供医生灵活掌握的空间。而绝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毕竟不是内行。这时,病人能寄望的,唯有医德。本来,医生有着白衣天使的崇高称号,所谓“医者父母心”,就是对患者的仁厚和关爱之心,也因此,患者完全可最大限度地信任医生,医生也自会为病人着想,让病人花最小成本看好病。现在,医生不是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不是尽快地使疾病治愈,这与其救死扶伤的职业特性,显然已背道而驰。也正因此,8毛能看好,居然可以开出10万的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