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打得了膨大剂的保票

(2011-07-16 16:02:53)
标签:

膨大剂

植物生长

调节剂

农业部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1-7-7珠海特区报
□钱夙伟

 

  7月5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相关负责人对我国个别地方出现的“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作出正式回应,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和残留量非常低,只要按照批准使用方法使用,不会出现安全事故。(7月6日《京华时报》)

  这个新闻发布会由农业部联合工信部、环保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举行,其权威性不容质疑。而对于膨大剂、乃至所谓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论定,更毫不含糊,不容争辩。似乎一切关于膨大剂的争议、担心纯属庸人自扰。

  然而,也因此让人不解,既然专业部门早已如此明确,而“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见诸媒体报道是在5月中旬,何以这个权威的发布会如此的姗姗来迟?

  不仅如此,看似是权威的发布,却依然让人不放心。比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如果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我们农业生产就会出问题”,但是,这种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的膨大剂,20世纪80年代才由日本首先开发并引进,在此之前的千百年间,也并没有发现我们的西瓜生产出现什么问题。

  又比如,“总的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性还是很高的,只要按照国家批准的标签和使用方法使用,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但反过来说,如果不“按照国家批准的标签和使用方法使用”,就意味着会出现安全事故,而“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正是因为过度使用,那么,这又由谁来把关?

  相关负责人称,“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使用规定”。只是,“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的发生,恰恰让所谓的“严格”不攻自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亲和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