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皖东晨刊
钱夙伟
重庆日前发通知要求全市干部群众学唱36首红色歌曲,并要求市属媒体进行高密度宣传推广,使之人人会唱、人人能唱、人人爱唱,重庆卫视、重庆电台等将进行循环播出。(4月20日《重庆日报》)
确实,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需要昂扬向上的旋律,而多听听红歌,多唱唱红歌,既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于境界的提升、心灵的净化,也多有益处。尤其于时下不少格调低下、庸俗、消极、颓废的歌曲,借助网络流行,唱响红歌,以红歌占领精神文化阵地,也是现实的需要。
但是,歌曲毕竟只是歌曲,即使是红歌,也不能过于夸大其教育教化的作用,以为浸染在红歌中,就会让人永不变色,或者脱胎换骨,显然是天真的,也是对红歌的迷信。如果让红歌替代了其他的宣传教育形式,既是红歌不能承受之重,而且还可能是教育的一种弱化。
而要达到36首红色歌曲“人人会唱”的目标,也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是专业歌手,即使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尚且会忘词,而一般的人,如何记得住多达36首歌曲?唱歌本来让人愉快、振奋,这样的唱歌也才有意义,如果唱歌对于每个人都成了一项任务,无疑与歌曲的本义相悖。
至于“高密度宣传推广”,其效果或适得其反。虽然“36首初评入围歌曲风格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但显然,再好听的歌曲,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翻来覆去地听。事实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正面教育,也并非只是红歌一种艺术样式。而且,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或许更喜欢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戏曲、电影。也正因此,才提倡百花齐放,也才有艺术的多样性。显然,组织学红歌、唱红歌,当然是需要的,但大可不必“人人会唱、人人能唱、人人爱唱”,更不必在短时期内搞得如此密集。红歌的经典,使其本身具有持之以恒的感染力,其实也并不需要这种有强制之嫌的“高密度”。
“唱红歌”
2011-4-21河北青年报
■钱夙伟
重庆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干部群众学唱36首红色歌曲,并要求市属媒体进行高密度宣传推广,使之人人会唱、人人能唱、人人爱唱,重庆卫视、重庆电台等将进行循环播出。(20日《重庆日报》)
确实,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需要昂扬向上的旋律,但歌曲毕竟只是歌曲,即使是红歌,也不能过于夸大其教育教化的作用。唱歌本来让人愉快、振奋,这样的唱歌也才有意义,如果唱歌于每个人都成了一项任务,无疑与唱歌的本义相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