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4月1日澳門日報>看法說法
錢夙偉(浙江)
據《廣州日報》報道,廣東佛山禪城區即將給季華路、佛山大道“穿衣戴帽”,這兩條城市主幹道的沿線綠化提升工程也將啟動。該報記者了解到,兩條路將加種香樟、秋楓、大福木棉等大樹六百零一棵,預算一千四百萬元,每一棵樹均價二萬三千元。
為了“速成”城市的所謂生態景觀,不惜投入鉅資,已是目前不少城市綠化的現狀。綠化的主要功能,幾乎已異化成單一的景觀,而說白了,是成了城市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也因此,諸如“景觀大道”成了綠化的重中之重,追求景觀效應,已成為所謂美化城市的經常性做法。
其實,城市綠化,最主要的目的是改造生態,一個以人為本的城市,生態狀況無疑是衡量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而以“宜居”為目標的綠化建設,應該是全面綠化,也因此,耗鉅資只是為了造一點主要路段的景觀,於城市綠化顯然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即使出於美化,也未必就一定要選擇昂貴的樹種。每一種樹都有其不同的形態美。以為品種“高貴”就一定美,這其實不過是一種綠化上的“炫富”意識。而且,行道樹太“値錢”,也增加了防偸盜成本。
而且,“十年樹木”,樹木總是從小樹長成參天大樹,而且小樹也未必就不美,城市主幹道的小樹一天天長成大樹,旣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形象敎材,何嘗不是一道生動的自然景觀,又何必非要“胸徑從四十至七十九釐米不等,高度在七至十一米之間”?其實,把這些大樹移來,也必然破壞了樹木原生地的綠化,這又算什麼生態建設?
說到底,所謂“綠化提升工程”,不過是政績工程,雖然投入鉅資,但也不是掏自己腰包,而一下子建成的景觀大道,卻讓自己的政績加分,因此心態浮躁,急功近利,一言以蔽之,與其說是種樹,不如說是種政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