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鼓励“抢座”还是提倡“让梨”?

(2010-11-22 15:32:43)
标签:

少儿

美德

武昌实验小学

杞人之忧

抢座

让梨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0-11-22徐州日报
◎钱夙伟


  有网友在家长l00论坛发帖:《实验小学某班别出心裁抢座位,危害知多少?》,质疑武昌实验小学六年级(4)班班主任“不作为”。该贴称:“班主任标新立异,将原先安排的固定座位撤销,让学生每天像大学生一样自己占座位,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老师不闻不问不作为。”(11月19日《长江日报》)
  这不免让人想到了那个千古流传的“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多少年来,一代代人都接受着这样的启蒙教育,从小懂得要谦让。如今虽然是竞争年代,但这样的传统美德并非过时。正因为千百年来奉传统道德为立生之本,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我们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实际上,学校在道德教育中也一直要求学生关心他人,互助互爱。尤其现在弘扬国学,倡导重读传统经典,就是要让孩子自小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懂得礼让道德,而“让梨”之类的谦让,不过是道德常识,于道德高尚的人,更不过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无疑,“抢座”的“标新立异”,既不符合传统道德,也有悖当今的主流价值观。让孩子们每天“抢座”,凭借“抢”,自己占得好位置以为是理所当然,而看着比自己矮的同学、或者近视的同学坐在差的位置,也因此心安理得,乃至如此的自私自利,以为是天经地义,这样的孩子今后走上社会,会是怎样一个样子?
  这并非杞人之忧。比如前不久就有报道,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这显然并非偶然,折射出的正是让座教育的弱化甚至缺位,而习惯了在学校里抢座,走出校园,当然更不会让座。也因此,实在让人为教育担忧,老师如此的“别出心裁”,到底要把我们的孩子引向何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