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挖个坑,自己跌进去

(2010-11-02 08:56:05)
标签:

保险公司

乘意险

激活

银行信用卡

杂谈

分类: 时评

http://img.hexun.com/medialogo/10032.gif

2010-11-02南方都市报>聊斋(有一说二,头头是道)
□钱夙伟


     很多乘车的市民恐怕不知道,自己购买了2块钱的“乘意险”,没有注意激活,成了保险公司敛财的工具(见昨日南都)。
    与其说市民没有注意激活,不如说是保险公司有意让市民不注意激活。如果激活对保险公司有利,保险公司一定会催着购买“乘意险”的市民赶快激活。就如银行推销信用卡,银行三天两头地就会催人尽快激活一样。
    而且,激活的方式,银行信用卡操作是十分的方便,不像这家保险公司,激活发送的短信,那格式复杂得像一道颇有难度的数学试题:“80#16位激活码#被保险人身份证号#8位保险生效日期”发送到95500(移动用户)/1065502195500(联通用户),还没发送先已让人晕倒。
    其实,利用消费者的“没有注意”,已是某些机构一大生财敛财之道。比如有银行在储户办理存折时自动开通所谓“短扣”业务,就是储蓄账户变动时,储户手机上接收短信告知的费用,不论储户是否需要,免费使用一个月,试用期过后若不提出取消,则此后视为同意继续使用。于是许多储户被糊里糊涂地扣钱,因为开通时并未详细告知,而即使知道,也往往会忘记退订,因此实际上被强制消费。
    “乘意险”的猫腻,同样让保险公司左右逢源,如果没有激活,保险公司既不必承担保险责任,保金却一分不少地收入囊中。而且,似乎这还是因为购买“乘意险”市民自己的差错,谁让你没有及时激活?
    现在,保监会总算还了市民一个公道。东莞太平洋人寿公司挖了个坑,却自己跌了进去,“被责令改正,并被行政罚款10万元”。这对其他仍在玩猫腻的机构,不啻是个警示。而对于其他监管部门,也有借鉴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