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用主义留不住大学生

(2010-09-17 08:11:42)
标签:

教育

武昌

实用主义

人才

大学生

跳槽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0年9月16日联谊报>民主论坛 
钱夙伟


  毕业3个月,换了3份工作,刚刚辞职的本科生胡景美日前来到武昌一场招聘会开始第四次求职。在招聘会现场,记者采访发现,求职者很多都是2010年应届毕业生,其中不少人是跳槽后再次加入到求职者行列。
    据2010年6月公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但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3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
    频频跳槽,于大学生本人,是无奈的选择,而于企业,留不住人才,必然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实,大部分的跳槽,并非是“找错了单位,进错了行”,大学生当初选择单位时,企业当初挑选大学生时,至少都是因为有着某种最低限度的“适合”。另一方面,一个企业,也有着多方面的人才需求,一个大学生,无论什么专业,一般来说,总能找到发挥自己才华的位置。
    大学生留不住,企业更值得反思。因为企业对人才的使用,处于更主动和强势的地位。大学生人心思走,表现出的恰恰是企业对于怎样留住人才无所作为的状态,或者是只把大学生当一般劳动力使用,或者是对怎样发挥大学生的潜力缺乏应有的重视,让大学生空有抱负,而没有一施才华的机会,既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当然也对企业失去了信心,由此必然形成恶性循环,现有的人才尚且要走,新的优秀人才更招不进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人才的支撑,难免后劲乏力。
    因此,企业要积极创造大学生实现事业理想的条件和环境。对人才的使用不能实用主义,而要着重未来,舍得花本钱。大学生招进来后,不可能一本万利,要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还要对大学生再教育再培训,经历一个“后大学”时期的实践和打磨,才能逐渐成长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企业也才可能真正成为大学生成就事业的人生舞台。当企业和大学生如此“捆绑”在一起,无疑将形成双赢,大学生得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并因此前程无量,企业也拥有了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并因此生机无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