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还得会说
(2010-03-09 09:08:25)
标签:
两会敢说会说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10-03-09徐州日报
◎钱夙伟
央视名主播张泉灵认为,本次两会的一个亮点是“敢说”。她举例说,高校改革中“去行政化”的问题,在两会上能听到不同的意见。人大校长纪宝成就说在整个社会官本位的情况下,去掉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是对从事教育的人的一种贬低。说这样的话,其实他是要担一定风险的,有可能是得罪人的,但是他说的是实话,而且在未来的改革中是有实际作用的。(3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
显然,这样的话,不仅是“敢说”,而且还体现出“会说”。如张泉灵所说,其实“放大炮”很容易,“但是针对跟民生有关的热点问题,提出可能会影响全局的话,而且是刺中最要害的部位的”,即谓之“会说”,就并不容易了。
无疑,以“会说”为标准,对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我们听到的许多“敢说”的话,却并没有显出“会说”的水平。许多“放大炮”的话,比如“老婆做家务,老公须发工资”,被网民称之为弱智。有些更是落后陈旧的政见,比如“关闭所有社会网吧”的提案,就被批为“沉浸在权力万能、政府全能的落后思维中,迷信已成为传说的权力,做着30多年前的荒唐旧梦”。
“会说”不容易,是因为需要与时俱进的识见水平,需要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需要对民生疾苦的感同身受,当然,也需要在会前做大量调查研究。会上一个短短发言,却多少功夫在会场之外。
随着民主政治的进步,政治氛围的宽松,公众对代表委员的期望,早已不仅是“敢说”实话、真话,更在于切中要害,在于“会说”。“敢说”而不会“会说”的“放大炮”,很可能是乱放炮、放空炮。能够产生共鸣的真知灼见,往往体现在“会说”之中。也因此,在“敢说”成为亮点的同时,我们更希望“会说”成为一道瞩目的风景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