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不是用来表演的
(2010-02-21 14:14:39)
标签:
春晚百家姓记忆力绝技填鸭式教育杂谈 |
分类: 文化 |
2010-02-22长沙晚报
钱夙伟
2010-02-26老年日报
钱夙伟
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7岁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节目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然而,也有不少观众质疑该节目存在着不良导向,鼓励“填鸭式教育”。
其实,7岁小女孩能记住“百家姓”就已是了得,就足以证明其记忆力的超常和过人,又何必还要让她去记住每个姓氏的顺序位置呢?对于孩子来说,记忆力是用于学习的,不是用于表演的。而记忆顺序位置,恰恰是出于表演的需要。建立在这样的需要之上的记忆,就成了一种无用功。当然,在商业社会里,用这样的绝技一鸣惊人,常常会有丰厚的回报;但是,这样的商业价值,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的正常、健康的成长,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而这样的前车之鉴,当然已多得不必赘举。
所以,这样的“绝技”虽然让人惊叹,但也仅此而已,过度的渲染就有可能造成误导。
[春节日志征文]百家姓不是用来表演的
2010年2月21日东方网
钱夙伟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7岁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节目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昨日,记者在各大热门网站及论坛上看到,不少观众质疑该节目存在着不良导向,鼓励“填鸭式教育”。(2月21日《武汉晚报》)
其实,7岁小女孩,能记住百家姓就已是了得,就足以证明其记忆力的超常和过人,又何必还要去让她去记住每个姓的顺序位置呢?常识告诉我们,记忆总是要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上,这样的记忆才有意义,也才能加深记忆,这样的背诵,比如诗文,无论听者还是背者,也才是一种美的享受。而百家姓的顺序位置,其中并无特殊的意义,当然也没有记忆的价值。
于孩子来说,记忆力是用于学习,不是用于表演。而记忆顺序位置,恰恰是出于表演的需要。建立在这样的需要之上的记忆,就成了一种无用功。当然,在商业社会里,用这样的绝技一鸣惊人,常常会有丰厚的回报,但是,这样的商业价值,于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的正常、健康的成长,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而这样的前车之鉴,当然已多得不必赘举。
开发某些孩子在某种方面的天赋,应有助于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就不应只把诸如记忆力这样的功能的挖掘,当作教育的目的。否则,培养出来的只是类似于具有机器人那样神奇功能的天才和神童。但是,只衡量这样的功能,那么,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电脑,譬如即使再让人惊叹不已的记忆力,当电脑已成为须臾不能离身的工具,那么,其实用价值无疑已大为逊色。
独具人类智慧的天赋一旦失去人文精神的依托,就很可能只成为一种类似工具、功能的“绝技”,这在一个商业社会,几乎比比皆是。譬如曾有报道,某位奇人“反写汉字”,写出来的字必须从纸张反面再逆时针旋转90度才能看明白,这样的折腾显然不是把汉字书法当作一门艺术,而是挂了书法的招牌展示一种技能而已。而表演百家姓的顺序位置,当然已与姓氏文化毫不相干。显然,这样的“绝技”,虽然让人惊叹,但也仅此而已,过度的渲染,就有可能造成误导,也因此,在崇尚科学精神和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作如此表演,实在是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