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9三秦都市报
■钱夙伟
家住重庆大渡口区晋愉绿岛4栋16楼的肖庆芳,被邻居称为“肖爱狗”。她养了5年的爱狗突然得病死了。她不仅为狗的遗体守灵24小时,更因此遭受打击一蹶不振,请假7天在家天天哭泣。不知怎么办的家人,四处打听根治丧狗之痛的良方,引来众多邻居议论。(2月8日《重庆晚报》)
如果说这是善待乃至关爱动物,那么竟到如此程度,显然已非常人可以理喻。实际上,如今与猫狗等宠物之间的关系,竟然到了畸形的地步,把宠物置于自己生活中不恰当的位置,并不在少数,因此值得引起关注。
其实,除非处于濒危之中,无论哪种动物,都具有自己的生存能力,并不需要人们特殊的娇宠和感情投入,这本来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另一方面,动物有自己的生老病死规律,也非人的意志所能改变。
现在,人们与宠物的过于亲密,乃至当成全部感情的寄托,其实并不能全部理解成关爱动物,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对现实和人生的逃避。实际上,这种强加的娇宠,让动物成了其消极人生的替罪羊。
追求自己的幸福,本来就是人的至上权利,也应该是积极人生的根本动力。因此,为了一只宠物而如丧考妣,乃至“一蹶不振”,并不值得,也并不应该。实际上善待动物,其终极意义在于对人类自身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现在因为一只宠物的病死,竟影响到自己及家人的正常生活,如此人狗情,显然已是病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