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储蓄”不宜提倡
(2009-12-25 08:55:38)
标签: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道德储蓄人品账本好事道德感功利性教育 |
分类: 时评 |
2009-12-25老年日报
钱夙伟
去年9月,辽宁省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制定了《人品储蓄明细及要求》。每名学生都有一个“人品账本”,账本记录着他们在学校“道德银行”里的存款和支取情况。在这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以“人品币”的形式被量化。(据《中国青年报》)
“道德储蓄”的弊端十分明显。其一,好人好事与“人品币”的“利益”挂钩,其出发点和动机必然带有功利性;其二,许多应当做到的行为规范,有些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好事”,都能得到相应的“人品币”,这就让“人品”本身贬值,对校园风气的形成反而起了负面的影响。
其实,做好人好事是内心道德感的必然要求,绝不是因为有“人品币”的奖励。而且,将道德“储蓄”,好人好事不仅成为一种资本,而且可以对以后的错事进行补偿,也违背了做好人好事的初衷。
“道德储蓄”要鼓励倡导精神上的追求,另一方面这种追求又要靠物化的诱惑去激发,于是最终还是变成了物欲的追求。显然,因为推行者心态的浮躁,必然地让精神文明商品化,于是,旨在鼓励奉献,却成了鼓动索取。
前一篇:全球1/4奢侈品由中國人埋單
后一篇:“公务卡”有多大防腐功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