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州钱夙伟
湖州钱夙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478
  • 关注人气:28,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以“钱景”论成败

(2009-10-13 08:18:44)
标签:

非遗

保护传承

旅游

成败

民间艺人

杂谈

分类: 文化

2009年10月13日大河报>旅游众议
□钱夙伟(浙江湖州)

 

    近日,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包括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等22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新华社9月30日电)
     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日益显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市场号召力。但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乏力的困境,与此同时,另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因为开发过度而失了文化味,多了商业味。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应怎样深度结合?在现代社会,应怎样让这些古老的文明生生不息?


  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含量,也为非遗提供了亮相的舞台。民间艺人借此实现了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的渴望,也可作为一种谋生和创收的手段,而这其实正是非遗传承的关键。
  然而,非遗毕竟不是用来表演的。如果只是以一批艺人的表演来保存并传承非遗,势必不可长久。另一方面,非遗用于表演,成了商业性的演出,为了吸引看客,必然增加许多现代甚至时尚化的元素,乃至过度商业化,而文化内涵因此弱化,导致非遗的走样。
  实际上,旅游景区目前于非遗,大多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浅薄浮躁的做法,看似是在保护非遗,其实并不利于非遗的传承。
  保护和传承非遗,需要培植一个适宜于传承的环境和氛围,作为一个综合工程,并非是旅游部门所能独力完成的。因此,保护非遗,有关方面应该通力合作,让非遗走出在表演层面上勉强维持生计的困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