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每天走500米倒马桶令人心酸

(2009-07-09 07:34:32)
标签:

装修

500米

马桶

老人

分类: 时评

2009-06-20老年周报
钱夙伟

 

  清波门桂花弄里,住了7户人家,很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由于家里一直没有厕所,他们不得不每天跑四五百米去倒马桶,老人们最大的渴望就是家里能有个厕所。(6月14日《今日早报》)
    如今还得倒马桶,在一些老居民区还或多或少存在。这条新闻尤其让人心酸,是这些倒马桶的居民,“很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而且,还得每天跑四五百米去倒马桶。“拎着重重的马桶,76岁的裘金仙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每走一会儿,她就得换只手,休息半分钟,走了10多分钟后,老人才把马桶拎到了公共厕所。”读着这样的文字,尤如十分遥远的城南旧事,谁会想到在一个被称之为宜居的现代城市里,依然每天都在上演?
常言把“吃喝拉撒”连在一起,足以表明“方便”于百姓生活的重要,而如今,更还上升到了“如厕文化”的高度,许多城市在建五星级的豪华厕所,大片大片崛起的楼盘,拥有两个甚至三个卫生间的居室已不少见。然而,当我们的城市如此迅猛地迈向现代化的时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老居民区的倒马桶问题,比如这桂花弄里的居民,“倒个马桶也很不方便,而到了夏天,他们也很想能有地方洗个澡”,这样并不高的生活要求,却居然长期不能解决。
固然,“桂花弄这块地方总面积太小,要想每家每户都有卫生间,要占据很大空间。而且现在每家的意见还不统一”。其实,要解决诸如老居民区倒马桶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免不了类似的难题,但是,只要有为民情怀,真正当成“民心工程”来力,相信所有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据称有关方面已“争取尽早解决老人如厕难问题”,我不知道“尽早”是个什么时间概念。于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早些在有生之年里摆脱倒马桶的日子,“尽早”恐怕最好是明天。而且,就如这位76岁的裘金仙,真的是一天都难啊。显然,唯有有关方面也如此感同身受,“尽早”才可望不会是推诿之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