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书

(2009-06-07 16:44: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2009年6月6日湖州晚报

钱夙伟

 

近日又收到一位外地文友寄来的一本新书。陆陆续续,文友惠赠的书已经不少。总是来而不往,深感惭愧。有一位文友与我同感,说也想出一本书,也算是还了这份人情债。

但我却不想因此而贸然出书。这样的出书,也就是买个书号费用自理,这本书显然出得并不过硬,也就有点心虚,拿不出手。在我看来,于吾等无名之辈,企望多少印数并不现实,更不期望由名牌出版社邀约,但也总得尊重一个起码的质量标准,其标志就是能拿版税。

当然,这样可能就要无情地粉碎无数人的出书梦想。现在有人出了一本又一本,出书易如反掌,靠的就是如此一手交钱,一手给书号。我给外地那位文友打电话表示感谢时,他坦言相告,是花钱买的书号,因为是朋友帮忙,免了一块税,相对是“便宜”的。

我当然要向他祝贺,但老实说,有点违心。很明显,他还不到出书的火候。他在后记中说,出书是为了让近年来陆续变成铅字的文章不致散失。但其中的许多文章,甚至不过是发表在单位的内刊上,其实也不过习作水平,依我看还是写过算数的好,就如书法家,如果每次的练笔之作都要保存,乃至汇集出书,那真是人人都要著作等身了。

而且,这本书还出得十分粗糙,错印、漏印处比比皆是,都用钢笔手书一一改正,让人不忍卒睹。但明显是因为有求于人家,又压了价,还无法较真。这样的书,不是娇情,出版商给我高稿酬,我都懒得搭理。就是这样一本书,居然还定价35港元。当然,这不过是做个样子。出版社一本也不会帮你卖,事实上也卖不掉,都得自己处理。

而处理又谈何容易。于自费出书,虽然一般总只印最低限度的1000本,与那些畅销书动辄开印几十万本,只是区区小数,但也让人头痛。即使送人,也不能到大街上张三李四地大派送,即使是送文人,也还得是熟人,否则岂不冒昧,而这样的对象,又会有多少?

剩下的那几百本,如一堵墙,堆在书房里,并不会让人开心,而只会添堵。但当然不能当废纸卖了,花了大几千,也要尽量捞回一点。于是只得四处求爹爹拜奶奶。自己掉价,也为难人家。我曾经情面难却,以单位名义帮一位上门推销的文友解决掉了几十本,但如何“消化”让我煞费苦心。后来作为单位里一次征文活动的奖品,总算成功脱手。然而,既不是经典,又不是时下的热门,谁都知道,这奖品明显不伦不类。

当然,自以为文人,总需要以出书证明,而尤其以准文人抑或伪文人为甚,因此也成为出版社卖书号的大户。但其实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老话说猪怕壮字怕挂,书最怕人家读。就因此,不要说一本书,即使发一篇小文章,也常让我忐忑不安,一想到一旦高人看到,想见他们那种不屑的样子,常让我为当初的投稿而后悔不已,一篇文章若此,更何况一本书。

都说敝帚自珍,如果是因恐自己的文字散失,以出书企望保存流传乃至传世,毕竟也是人之常情,就算是准文人抑或伪文人,也无可厚非。然而没有读者的书,出得再多,又能留存多久?其实,若是精品,就是不出书,也可以在口耳相传中不朽。

譬如王之涣,据传再薄的书也没有一本,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二句,直至今天仍“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能抵多少本诗集?于是,每当逛书店,就想,这排山倒海般的新书,比之王之涣的这24个字,何足道哉?因此不禁为之可怜。而于自己,岂还再敢有随便出书的念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