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走出去“抄底”
(2009-05-18 17:16:12)
标签:
财经发展机会金融风暴黄奇帆重庆 |
分类: 时评 |
2009-05-12 荆门日报
□钱夙伟
重庆今年将斥资60亿—80亿美元到海外搞收购,收购对象涉及土地、铁矿石、机械设备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打造内陆型开放高地,不仅要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外资来渝投资发展,更要趁国际金融危机资本缩水的时机,大胆走出去,做好海外收购。(5月10日《重庆晚报》)
无疑,“受惠”海外金融风暴,现在正是“抄底”良机,如黄奇帆所说,“土地、矿石、股票、企业资本、高科技装备等5种资本都在缩水。比如,过去你10元钱买的东西,现在2元即可买到”。而此前有报道,武钢公司就是按原报价的一折——975万澳元,收购了南澳CXM公司增发的1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样的低价,在以前的国际铁矿石市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年初曾表示,确保经济发展是中央企业的首要任务,中央企业的发展目标要略高于经济增长预期,企业经济效益要保持基本稳定。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要做到“五个不”:资金链条不断裂,经营业绩不萎缩,现有市场不丢失,新的发展机会不错过,发挥主导作用不打折扣。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态势之下,“新的发展机会不错过”显然是确保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抓住“抄底”机遇,无疑是确保我们的企业逆势而上的“新的发展机会”之一。
当然,“抄底”的机遇也并不是唾手可得。金融风暴的杀伤力,与抗击能力成反比。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之一。如今,我们的不少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已显著增强,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控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其资金实力、产品质量、市场声誉、成本价格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市场话语权和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因此,已具备了“抄底”的实力。
面对市场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价格下行的压力继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固然要谨慎投资。但如果科学决策,适时出手抓住“抄底”良机,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也是化解这种压力、乃至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的最佳途径。也因此,重庆斥巨资大胆走出去“抄底”,对未来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