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六一节居安思危避灾应急教育 |
分类: 时评 |
2008年05月31日浙江在线>浙江潮评论>民生关注
钱夙伟
突然地震或起火了,该怎么办?紧急撤退时,又该选择怎样的逃生路线?六一前,杭州人民小学邀请刚刚从抗震一线回杭的消防官兵,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避灾疏散演习课。(5月31日《钱江晚报》)
六一节前,孩子们往往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而我以为,刚从抗震一线归来的消防官兵给孩子们上的这堂避灾疏散演习课,应该是十分及时的甚至是最好的礼物。
其实,这也是这次大地震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之一。无数孩子的罹难,固然是因为灾难的不可抗力,以及校舍质量、有否及时有序的疏散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如果孩子们自身具有较强的避灾应急能力,无疑将大大减少伤亡。
比如青川县马鹿乡中心小学校,全校102间教室全部变成瓦砾,学生宿舍、教师住宿楼全部倒塌,学校几乎被夷为平地,留下一片废墟,但全校1300多学生、66名教职工全部安然无恙,无一伤亡事故发生。
这一奇迹的发生,其实并非偶然,因为,在平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突发性事件如停电、火灾、地震、上下楼梯等方面的演练。对于紧急避险、上下楼梯演练,学校每学期不定期至少组织两次,每次都要对各班各室演练的情况进行失误总结,记录疏散所用的时间。于是学生们习惯成自然,具备了足以应对各种灾难的避灾应急能力。
现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已成为社会风尚,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一直存在着一个危险的盲点。一方面孩子处于过分的呵护之中,以致意志薄弱、丧失搏击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虽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其中却少有避灾应急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孩子,即使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也经不起挫折和磨难,而在地震等灾难来临时,更可能惊慌失措,连起码的自救能力都欠缺,显然,当他们走上社会,社会责任也必然将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这次汶川大地震让我们对大自然的无常有了彻骨之痛,更明白了居安思危是应该永远敲响的警钟。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人生之路远比我们漫长,应对的灾难更未可预期,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教会孩子们许多许多的同时,首先要教他们懂得居安思危,而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避灾应急尤其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