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地震最悲惨的女孩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08年05月30日晶报>读者留言
钱夙伟
别称杨柳“最惨的女孩”了吧 !
2008-05-30 东北网>东北网评>
东北时评
钱夙伟
18岁的花季,一个漂亮的女孩;废墟的现场,唯一获救的途径是截肢!这个故事太血腥、太残忍。面对这个现实,没有一个人敢去看她那双漂亮的眼睛。手术持续了15分钟,900秒……。在网上,有网友说,杨柳是这次地震几十万伤员中“最悲惨的女孩”。昨日下午,14天前在绵竹市东汽中学塌楼现场截肢获救的女孩杨柳,因为截肢部位伤口发炎,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治疗,被从重庆接来深圳。
确实,杨柳是不幸的,在地震几十万伤员中,称她为“最悲惨的女孩”,也不为过。于一个花季少女,命运如此残酷,尤其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且,地震中天崩地裂无处逃遁的恐怖,作为一个亲历其境者,始终难抑心中的恐惧。家园顷刻间夷为废墟,亲人瞬间阴阳两隔,这种心灵上的创痛,更难以抚平,也因此,杨柳一直处于重抑郁状态。据报道,杨柳的双手一直按在胸前,双眼紧闭,不是自然的合上,而是用力的闭着。护士无论对她说什么,做什么,她都没有回应,更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这种状态从出机场一直到被抬上救护车。无疑,杨柳心理上的这种状态,比她身体上受到的伤害,更让人揪心。
实际上,虽然身体上所受的伤害有轻有重,但如杨柳那样难以摆脱噩梦缠绕,于地震中的几十万伤员,也只是程度的不同。于他们,任何的宽慰,都是苍白的。尽管与数万失去生命的同胞相比,他们应该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毕竟还拥有生命,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呢。而这也正是他们被救援出来后的感觉。然而,如专家所说,病痛的折磨,失去家人的痛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渐渐的影响每一个人。以至沉浸在悲惨之中,悲观、空虚,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无疑,心理救援的意义不亚于生命的拯救。而最好的救援,首先是让他们恢复生活的信心。热心于心理救援的英国名模海瑟•米尔斯,每次去医院探访肢体伤残者,他们总冷冷地看着她:“你怎么能明白我的感受?你什么也不懂!”于是她随即拉起裤腿来:“我能走,你为什么站不起来呢?”原来,25岁时她就因车祸失去了左腿,但当她从昏迷中醒来,她的第一句话竟充满欣慰:“天啊,我竟还能活下来。”于是她依然乐观,极具活力地拍广告、出书,募集假肢给残疾人。
显然,于地震中无数杨柳那样的伤员,我们但愿都成为海瑟,而帮助他们成为海瑟,首先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海瑟。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广泛的社会层面,都应帮他们尽快地走出悲惨的阴影,因此,于他们悲惨的命运,切忌再以悲惨去渲染悲惨,因而加重他们悲惨的感觉。譬如于杨柳,就千万别再称她“最悲惨的女孩”,这于她,可能成为压抑一生的沉重。于无数悲惨的伤员,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以自己的乐观和坚强,去帮他们乐观地面对未来,选择坚强。
别用悲惨渲染悲惨
2008-05-31新民晚报>来信来论>三言两拍
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