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轻生与挫折教育

(2008-04-08 16:04:30)
标签:

大学生

轻生

挫折教育

杂谈

分类: 时评

2008年4月8日浙江工人日报>工论
钱夙伟

 

  据媒体报道,4月3日,一名在广州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乘坐火车返回东北途中突然情绪失控,用拳头和头部撞击车窗,大喊“不想活了”。列车长和乘务长守护他38个小时,中途制止了大学生10余次轻生行为。
    据报道这位大学生去年7月份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学校还自学了广告传媒专业的课程。或许,正是学业的优秀,对于长期难以找到工作,更加大了心理的落差,以致不能面对严峻的现实。
    因此,固然要感谢列车长和乘务长,及时地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但显然,如果只有专业成绩的优秀,而不及时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于这位大学生漫长的人生,仍难以让人放心。实际上,大学生意志的脆弱,并非个别现象,而且还越是被认为优秀的学生,越经受不起挫折。
    应该说,一帆风顺是大学生的普遍经历。譬如考上高校,固然因为他们的刻苦攻读,但其实所谓苦读之“苦”,在人生需要经历的磨难中,实在算不了什么。况且,他们除了读书,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尤其是家庭,为他们承担了太多,因此,他们甚至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挫折。
    而现在的教育,偏偏就缺少挫折教育,甚至方方面面传递的信息,都仿佛成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譬如近年来盛行的所谓选秀造星,让无名之辈纷纷走上星光大道,耳濡目染之下,让他们以为,梦想的实现轻而易举,鲜花和掌声唾手可得。
    如此误导之下,当他们走上社会,明显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许多大学生以为凭着自己的功底,足以能轻易找到工作。就如这位轻生10余次的大学生,毕业其实还不到一年,本来,在人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就业难突出的今天,此时需要的正是毅力,因为就业成功很可能就在下一次的应聘,然而,于他却轻易就失去了耐心。
    当我们为屡屡发生的大学生经受不起挫折的悲剧而叹息的时候,加强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当务之急,而且应该引起包括家庭在内的全社会的关注。实际上,或许还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一点经受挫折的机会,惟有如此,才能造就成为挑得起时代重任的未来的栋梁之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