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师傅“借鉴”徒弟?

(2008-02-19 16:18:34)
标签:

春晚

小品

赵本山

抄袭

杂谈

分类: 文娱评论

2008-02-19巢湖日报都市晨刊
钱夙伟

 

    看完今年春晚,网友们普遍认为赵氏幽默的辉煌已渐行渐远,然而赵本山能否继续蝉联小品王也成今年最大的悬念。不过近日又有网友报料称这个小品抄袭了赵本山徒弟田娃。(2月18日《成都商报》)
  对于是否涉嫌抄袭,恐怕难以论定,但是,赵本山与田娃在舞台上手足无措的神态和动作如出一辙,台词中为下段铺垫和解围时都用一个突如其来的“好”字带动全场搞笑氛围,即便是“借鉴”,也足令赵本山汗颜和反思。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缺乏艺术含量和内在逻辑的设计,作为人们寄以厚望的“小品王”,在应该是反映最新文艺创作成果的春晚舞台上,却要靠这样低水平的“借鉴”营造搞笑氛围,显然并非偶然。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春晚语言类不少节目平庸乏味,其实正是闭门造车的必然结果。虽然央视反复强调要开门办春晚,但倚重的却仍只是让观众熟识的这几个明星大腕,以及为他们量身定做作品的写手。然而,对于早已功成名就的明星大腕,他们其实早已远离了老百姓的平常生活。至于那些写手,当然也同样生活在这样一个堪称上流的圈子中,因此,如果再懒于深入生活,要让他们创作和演出能引起草根民众共鸣的节目,实在是勉为其难。就如赵本山的小品,除了坑蒙人忽悠人,就是夫妻贫嘴玩所谓幽默的窠臼。

  既然没有现实生活的体验,要想与时代同步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火热的新鲜生活,准确地触及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只是奢望而已,而缺乏思想内涵和深度的作品,当然就没有什么感染力吸引力可言,于是,春晚的黔驴之技,就是或者拿一些司空见惯不痛不痒的芝麻绿豆鸡毛蒜皮说事,或者靠耍贫嘴为逗笑而逗笑,而一旦堕落至此,作品只能炒冷饭嚼人家啃过的馍,于是,不仅出不了新,师傅“借鉴”徒弟,也在所难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