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授靠擦鞋找回做人尊严?

(2007-12-27 15:50: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2007年12月27日扬州晚报

钱夙伟

 

    在普通人眼里,常再盛不可谓不成功:扬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作为一个著名的雕塑家,他有房有车,生活宽裕。然而,为了寻找“真理和尊严”,他三次“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上街擦皮鞋。(12月26日《扬州晚报》)

    为什么当老师就没有“真理和尊严”?常教授如此解释:“有尊严地生活”,就是放下一切物化的执著,像一个擦皮鞋者那样去诚实而投入地生活。而“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校长面前,我要毕恭毕敬;在学生面前,我要有‘师道尊严’。可是,这两个‘常再盛’,是真正作为‘人’的常再盛吗?还是一部社会机器?”

    常教授没有教授的架子,固然令人敬佩,愿意上街过一把擦皮鞋的瘾,也纯属个人爱好和自由,而事实上,职业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教授擦皮鞋作为生活中的花絮,本来可以一笑而过,然而,常教授擦皮鞋是为了寻找“真理和尊严”的这番宏论,却让人难以苟同,有话要说。

    据常教授称,擦皮鞋享受的,是一种没有欲望的状态。“有欲望的时候,你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这显然是荒谬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谁能没有欲望,正当的欲望本身不是过错,恰恰是生活的动力、幸福的源泉,职业的擦皮鞋者,其欲望就是通过擦鞋赚钱。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欲望,才让他感到生活的幸福。显然,“有尊严地生活”就是放下一切物化的执著,那只能不食人间烟火。

    至于要“像一个擦皮鞋者那样去诚实而投入地生活”,也似是而非。擦皮鞋者并非都是“诚实而投入地生活”的,而于其他职业也未必就不能。譬如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在校长面前,我要毕恭毕敬;在学生面前,我要有‘师道尊严’”,并没有谁逼着老师一定要戴着面具生活。显然,能不能“有尊严地生活”,取决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与从事什么职业,根本没有关系。

    因此,有房有车功成名就之后的教授上街擦鞋,就让人觉得有点类同时下常见的作秀。而所谓“顿悟了幸福的真谛”,不过是空发感叹,而让那些把擦皮鞋当作生存的唯一手段,每日艰辛地奔波在大街小巷寻觅生意的职业擦鞋人听来,更觉得不仅浅薄,甚至还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轻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