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 |
2007年11月2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钱夙伟
河北望都县贾村乡南贾村一黑网吧出台“新规”:没钱上网没关系,拿家里粮食也能抵上网费用。新规出台不足一个月,已有多户农家发现家中粮食流失严重。而“到那里上网的大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11月23日《燕赵都市报》)
实际上,这已并非个别现象,随着城市网吧管理的日趋规范,一些黑网吧逐渐向农村转移。而这些建在农村的网吧多数环境较差,设备落后,诸如营业时间随意、上网内容不加限制、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等现象较为普遍。
农村之所以出现这种有害网吧,一是因为目前存在管理上的“盲区”。由于农村网吧布局分散等特点,许多地区的相关部门往往以执法人力不足为由,尚未将农村网吧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管理的范畴,往往是接到举报投诉后,临时出击,因此常常顾此失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因为农村的网吧一般都有“有头有脸”的人在背后撑腰。自恃有如此的“保护伞”,又仗着“天高皇帝远”,这些网吧业主愈发地胆大妄为。
如今,很多农村的未成年人大多是“留守孩子”,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本来就十分薄弱,有害网吧更易对他们造成伤害。一些农村家庭还处于贫困之中,粮食被孩子偷去抵上网费,无疑加重了生活负担。
显然,加强农村网吧管理,既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也是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希望工程,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堵住这股“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