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钱夙伟(职员)
广州银行嫌贫爱富,半数营业窗口给了证券、基金和VIP客户等特殊客户,在银行多过米铺的今天,八成普通储户却遭长队困扰,排队排到人发狂。(4月15日《信息时报》)
银行出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将所谓高端、优质客户作为“攻防对象”,为了吸引并防止流失,千方百计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这是市场竞争的大势所趋,也无可厚非。只是,银行终究不只是为富人开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满足普通客户,其中大部分是并不富裕的客户的需要,至少让他们少一点排长队之苦,应该也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
或许,如果从直观的效益来考量,对于普通客户,银行确实难有与对“高端”同样的热情。但是,不论富人还是穷人,作为顾客,且不说自我标榜以信誉为生命的银行,即使一般商家,首先的衡量标准也是品格的高下,而这也是争取回头客的关键。因此,银行如此势利的形象,恐怕也难以博得更多富人的青睐。
而且,今天的“穷人”,未必就不是明天的富人。“得罪”了这些潜在的“高端”客户,必将使自己在今后的发展中缺乏后劲。再说,只盯着富人,显然也不合国情。失去了所谓“穷人”这一大群体,不仅失去了一大块稳定的业务,银行的影响力更将大打折扣,而这对于自己潜在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银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品牌、形象的竞争,而这需要长远和战略的眼光。银行嫌贫爱富,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或许因媚富,眼下也确实成就了一片红火,但是,对于自己形象的破坏和自己的持续发展,却贻害无穷,而这显然是眼前多少的营业额都无法补偿的。因此,银行嫌贫爱富,实在是在自酿苦酒。